第6版:影音空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数字时代电视节目“敛财”需创新
设“门槛”首先要尊重观众
飞天奖颁奖
郑重:我不会回避负面评价
汪海林:模仿是为了吸取经验和技巧
张纪中:导演干的是翻译的活儿
影片《建国大业》反盗版行动启动
励志喜剧片《多大事啊》全国公映
《寻找酷巴熊》动漫结合真人
中录华纳发行“中国蓝光”
宁浩担任“青春开麦拉”活动艺术指导
戏剧制作人涉足小剧场建设




 中国文化报 >  2009-09-11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变挨饿看戏尴尬 市场供需矛盾或将解决
戏剧制作人涉足小剧场建设

  (上接第五版)他们正好是话剧的主要消费群体。“以往白领看话剧,往往要坐一个多小时车,到了剧场连晚饭都顾不上吃,枫蓝国际小剧场或许会让周边白领看戏更加方便。”有了在东图剧场演戏并把场子带热的经验,关皓月显得十分自信,“把剧场打造出一定知名度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事情。”

  “其实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做剧场风险更大。”老象对运作剧场的风险有充分的认识。但他表示,目前北京的小剧场总体上供不应求,聚尚现代艺术中心地处剧院较为集中的东城区,周边演出氛围好,而目前艺术中心又有许多文化机构入驻,经营好它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戏剧制作人投身小剧场建设的案例远不止这两家。孟京辉大概是建立自己剧场的第一人,他2008年建立了蜂巢剧场,前期投资达500万元之多,目前剧场运作情况良好并已开始赢利,平均每天都有戏上演。此外,由作家邹静之、万方和刘恒发起成立的戏剧龙马社也在忙着找自己的剧场。

  对戏剧制作人纷纷组建自己的小剧场这一现象,北京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表示,这是个好现象。“小剧场戏剧是目前北京所有演出当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也是发展最为健康的一种,但是小剧场恰恰是市场上最为缺乏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演艺产业的发展。戏剧制作人能自发组建自己的剧场,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市场的压力。”不过,杨乾武也表示,供需矛盾的解决还需要多方面努力,“不仅要吸引民间资本进来,国家也需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这方面,国外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据了解,在美国的百老汇以和伦敦西区,除大剧场外,还存在大量的外百老汇和外外百老汇这样的小剧场,常年上演一些实验性作品。这些小剧场的性质往往是公益性的,国家会有补助,大大缓解了演出的成本,同时鼓励了新剧目的推出。“我们的大剧院经常存在空置的现象,而小剧场却紧缺,希望国家在对戏剧创作人进行扶持的同时也对小剧场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杨乾武呼吁。

  目前,聚尚现代艺术中心的剧场已于8月份对外开放,枫蓝国际小剧场也即将上演好戏。它们的运营状况如何还有待观察。不过,戏逍堂已决定在未来两年内在北京开设4家剧场,其中3家已经确定。或许,北京的戏剧市场将由此而改变。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