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3幅为《心灵之窗》的截屏图,与右侧3幅《秒速5厘米》的截屏图相比,相似度几达99%。
9月初,一部名为《心灵之窗》的动画片身陷“抄袭门”,由此,国内动画创作和制作中的一些问题也被放大若干倍,国产动漫引起了业内外更多人士的关注和讨论。截至9月9日,在百度上输入“心灵之窗”“抄袭”关键词,搜索结果有8400多条,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
不是第一个
也未必是最后一个
《心灵之窗》由广西柳州市委宣传部和柳州市蓝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据今年2月底的有关报道,该片是国内首部适合青少年及成人观看的系列德育动画片,分上下两部,共52集,每集8分半钟。
在网上有关《心灵之窗》涉嫌抄袭日本动画片《秒速5厘米》的讨论中,几乎都贴出了几张视频截图。稍加对比不难看出,除个别细节有所差别外(如人物所穿裙子的长度不一样),画面的整体相似程度高达90%以上。若说两部动画的创意、设计会如此巧合,实在难以让人相信。
南方某媒体报道称,该片出品方蓝海科技的工作人员一开始对记者的回应是,先质疑此次事件是同行炒作,又言“画面就是有雷同也无所谓,因为这部动画是靠故事来励志,不是靠画面”。在笔者看来,其言外之意是说只要故事原创就成了,没必要苛责画面。难怪有网民一针见血地指出,“按照蓝海科技的逻辑,那我们何必要搞动画,不如直接出书,岂不更省事。”
9月3日,央视少儿频道播完了《心灵之窗》上部的26集。面对媒体的质疑,央视显然准备不足,表态极为谨慎,甚至提出了应先搞清楚“什么叫抄袭,什么叫模仿”的说法。至于该部动画片的下部能否在央视如期播出,目前还是个问号。
其实,《心灵之窗》并非国产动画涉嫌抄袭的孤例。“窗前”——有2007年的《大嘴巴嘟嘟》抄袭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一事,一个多月前,西安某媒体还拿出此“旧案”炒了一回;“窗后”——是尚未播出的《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据9月8日的媒体报道,有细心的网友从该片短短几十秒的预告片中发现了与《火影忍者》、《数码暴龙》、《宠物小精灵》等多部日本动画片相似的镜头,“人物、恐龙、场景以及图腾手镯等,都有抄的痕迹。”
“有些国产动画制作公司喜欢耍小聪明,做拼盘作品,把国外动画片的背景、人物、剧情、音乐等杂糅在一起,就当一部新片子了。”业内人士徐先生说,“《心灵之窗》不是第一个,也未必是最后一个。”
1%的镜头,99%的相似
9月5日,迫于重重压力,《心灵之窗》出品方蓝海科技在公司网站上贴出了题为“柳州蓝海世纪数码传媒关于《心灵之窗》的公开信”。
在这封信里,蓝海科技首先强调了该片故事情节的原创性,称该片“是一部独立创作的动画片,所有的故事与情节均为我们创作团队结合国内的热点事件和民族特色向社会征集整理的题材……所表现的主题和内容与《秒速5厘米》完全不同”,之后淡淡地称“吸收和借鉴了一些日美动漫经典的思想和技法”,然后承认因为“管理流程上的疏忽,设计审查不严,致使少数画面与《极速5厘米》相似”,并具体指出,在该片的2500个镜头中约有1%的镜头与《秒速5厘米》的画面相似。
无疑,网上贴出的截屏图只是所谓“1%”中的一小部分,而所谓“画面相似”,其相似程度说是99%也未尝不可。
就该片涉嫌抄袭的问题,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漫学院教师曾巧作出了这样的解释:“借鉴原有的动漫设计,可以让制作难度降低、工程规划缩小、流程减短,而且因为前作已经经过了市场检验,所以推广起来比较方便,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约成本。如果剧情不一样,且人物和背景设置都有改变的话,就不算是抄袭,反之,如果相似度超过70%,那就肯定是抄袭了。”
但网民们并不赞同这种以70%的“硬杠杠”来衡量动画作品是否抄袭的说法。网友叶辉说,“在文化产业中,任何一部作品,不管它有多么善意的主题,也永远不能成为恶意抄袭的遮羞布。”网友夏余才则感叹“德育教育动画片也抄袭到了这般赤裸裸的境界”。
莫图一己之利,毁了整个市场
这些难以言说的“相似”,貌似给制作方带来了方便,但给国产动画业带来的则是创伤。
从宏梦卡通集团副总裁、总制片罗沐讲述的两个小插曲可以窥见一斑。前几天,他跟日本某娱乐界老板及日本经济产业省官员共进晚餐时,谈到两国演艺及动漫合作交流问题,对方一再强调日本有很多成功创意,完全可以拿到中国来改编,就像《流星花园》一样,但是一定要购买版权。罗沐说,“这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一想就能明白。不仅日本如此,去年,我与法国影视公司Art’mell的董事长见面,对方向我介绍了他们的一部新片,我当时就表示了引进到中国播出的想法,但对方委婉地说,中国的盗版太严重,法国的动画片暂时不打算进入中国市场。”
“我们无法怪罪别人的这种态度,因为我们中的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完全破坏了整个业界的市场形象。其实,在网友开始指责《大嘴巴嘟嘟》照搬《蜡笔小新》时,日本的媒体就在第一时间里报道了这个事件,并指出这是中国盗版猖獗的证据。”罗沐说。
经历了国产动画涉嫌抄袭的几个事例之后,重新定位动画抄袭的法律边界也许很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寻找能够激发原创的社会动力因素,以及培育和健全这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我们习惯将动画定位于文化产业,如果不回避照搬式的“拿来主义”,不以抄袭为耻,那国产动画业又将如何实现创意和创新?
陈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