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自去年末改建完毕正式开放以来,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欢迎。日前却有市民反映,图书馆的少儿阅读区闯入了一批童心未泯的“大朋友”,这片昔日的少儿天地如今变成他们办公、午睡、休闲的场所。
成人横穿少儿阅览区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目前藏书量达80余万册,更以10万余册的藏量居于全国连环画资源量之首。作为目前深圳特区及港澳地区唯一一家独立的综合性少儿文献信息中心,除了服务于广大少年儿童,深圳少儿图书馆同时面向全体家长及教育工作者开放。馆内设连环图画、教育、外文、特殊儿童、多媒体、港澳台、亲子、家长及儿童工作者、过期报刊等多个阅览区域,为各年龄层、不同身份职业的读者群提供借阅服务。
然而,在阅读区域较为密集的二楼,专供成年读者出入的通道大门紧锁。读者需横穿整个少儿阅览区,方可进入属于成人的阅读领域。提及成人通道关闭的原因,深圳少儿图书馆有关负责人表示,因二楼各阅读区内相互连通,书籍种类繁多,其读者群并未有明显的少儿与成人之分,同时为了方便管理,故馆方并未按建馆之初设计的那样让少儿与成人各行“其道”,继而选择了统一入区后再进行读者分流。
少儿图书馆竟有不少“大朋友”
记者近日步入专为家长设置的成人阅读区,这里早已座无虚席。除了个别带子女来馆的家长,在座的多是忙于备考充电的年轻人。有些自习者一个人就占用了原本可供4人使用的书桌。
隔壁的中小学生阅读区也不能幸免。自上午开馆起,就有成人读者三三两两落座其中,及至正午时分,越来越多食罢午餐的上班族涌入少儿图书馆。有的打开手提电脑开始办公,有的或仰面或伏案酣然入梦,偶有一两对情侣窃窃私语。而学生阅读区真正的服务对象——少儿读者们,在这里取得自己所需的书籍后,却只能选择离馆或去较远的阅读区。
此外,多媒体阅览室及三楼的过期报刊阅读区也坐满了成年读者,孩子们的身影同样寥寥无几。
少儿更愿与同龄人坐在一起
在问及是否清楚馆内的阅读区域划分时,绝大多数成人读者一脸茫然。读者赵先生坦言,自己在附近上班,几乎每天中午都来这安静又有冷气的少儿图书馆看书。“哪里有位置就坐哪里,中午有很多空位,应该不存在占用孩子空间的问题。”渠小姐的桌前堆满试题册和工具书,正在备考的她总是一大早到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她同样表示,自己看哪里有位置就坐下,未曾留意过所处的是否属于少儿阅读区域。
“当然不愿意(被占)啦。”一名家住附近、经常来少儿图书馆自习的女中学生表示,不论是学习还是办公,大人都不应该占用小孩的空间。对于同桌的阅读伙伴,多数少儿读者表态,跟同龄人一起要比坐在陌生大人身边好得多。
一位家长王女士反映,这种占座现象一直存在。尤其到了周末,来馆的家长和孩子特别多,加上那些自习、办公、午睡、约会的“不速之客”,少儿阅读区时常会人满为患,部分家长和孩子不得不借书后被迫离开。对此,她希望馆方能积极予以处理。
馆方将劝导和规范成人
对于成年读者出入少儿阅读区的现象,深圳少儿图书馆解释说,部分孩子年龄较小需家长陪同,而一些非深圳户籍的少儿读者也需通过父母的借书证办理图书借阅手续。因此,馆方对借书证的办理并无年龄限制,也并未明确规定成年读者必须且仅能在成人阅读区范围内活动。
针对读者的意见,少儿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部胡主任说,这种成人占座现象暂时还未完全影响少儿的正常阅读空间。此外,他们也表示已安排专人在各阅览区内巡视,劝导那些在少儿阅读区办公学习的成年读者回到自己的“地盘”,并将密切注意此类现象,根据馆内人流变化适时出台相应规章制度,保障少儿读者拥有安静的学习场所。
本报实习记者 刘玲纯 耿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