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小驹/文 喻非卿 卢 旭 翟 群/图
编者按:10月1日,本报记者应邀采访了国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随后的几天里,记者捕捉到了大量群众欢度佳节的镜头,在这里精选若干,以飨读者。
“长安街上流动的历史进程,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乐海洋,金水桥畔人民与共产党的情感交融,海内外中华儿女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这是10月1日国庆盛典阅兵式后,群众游行所展现出来的生动场景。10万各界群众、60辆彩车组成的36个方阵、6节行进式文艺表演……纵览整个群众游行,可以发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元素无处不在,让国庆盛典更具韵味。
文化方阵彰显繁荣景象
“今天的中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和谐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伴随着解说员铿锵有力的声音,11时55分左右,身着红白相间的运动服和帆布鞋、手持向日葵翻花的“文化繁荣”方阵走进了天安门广场中心区。
方阵簇拥的“文化成就”彩车上,悬挂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2个红色大字。彩车以花瓣底座和中国传统折扇作为主体形象,象征文化事业百花齐放;折扇上的显示屏,不断滚动播出展示我国在文学艺术、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领域取得的成就的画面。文化、广电和新闻出版领域的15名代表站在车上,个个神采奕奕,不停地向四周招手。
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与发展,我国各项文化建设成就斐然。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和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拓展,文化建设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正如解说员所说:“文化战线日益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的繁荣景象,谱写着新时期的盛世华章。”
彩车设计争打“文化牌”
群众游行队伍中最长的一个方阵,是由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34辆彩车组成的“锦绣中华”方阵,总长达500多米。记者注意到,不少彩车在展现锦绣河山、风土人情和建设成就时,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了“文化牌”。
“北京之歌”彩车以天坛、长城、故宫、鸟巢等为主体形象,展现出一个古老与现代相互融合的“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20名展演人员分别来自文化、教育、政法、农业等各个领域。山东彩车有一个颇富诗意的名字“岱青海蓝”,巧妙地概括了山东依山临海的地理风貌和人文景观。彩车由孔子、书卷、济南市解放阁、现代建筑等各种元素组成,充分体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广西“壮乡欢歌”彩车特意安排戏曲演员走上彩车,弘扬广西的三大剧种壮剧、桂剧和彩调。
湖南彩车侧面是鱼的造型,代表湖南是鱼米之乡,红旗招展的造型象征着湖南省内的红色根据地。车上还有一朵巨大的芙蓉花,经过天安门广场时,芙蓉花慢慢盛开,体现出“芙蓉国里尽朝晖”的意境。彩车尾部还站立着“山猫”“虹猫”和“蓝猫”等卡通形象,充分展示出湖南文化产业的成果。“宝岛台湾”彩车展现了两岸割不断的血脉渊源,以及两岸同胞对和平发展前景的共同期盼。彩车上的昆曲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红色文化,也是各地彩车的一个重要设计理念。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江西的井冈山会师、贵州的遵义会议……彩车上的各种“红色文化”造型,几乎可以构成一幅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
文化人向祖国献礼
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为主题的“奋进四川”彩车长15米、宽6米、高9.7米,在“锦绣中华”方阵中绝对属于“大块头”。彩车顶部是一面迎风招展的鲜红国旗,旗下是一组抗震救灾英雄群像雕塑。彩车中间有左右两个平台,16名穿着藏、羌、彝、汉特色服装的表演者在上面跳着欢快的舞蹈,4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则在一旁做出各种憨态可掬的动作。
这些舞蹈演员和“大熊猫”的表演者,来自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之前,不少演员参与过北京残奥会闭幕式演出和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是名副其实的艺术尖子。尽管如此,从今年8月起,她们就在成都开始了严格的训练,9月15日进京后,又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全封闭训练。有时,为了一个动作的准确,她们常常要练几十遍。
国庆游行当天,演员们凌晨两点就从住地出发,到北京工人体育场做准备。凌晨4点开始发放早餐,但演员们没有吃,一方面是因为激动和兴奋,另一方面是怕到了广场找卫生间不方便。结果从出发到游行结束10个小时里,所有演职人员都没喝一口水,也没吃一口东西。他们的信念,就是要把最好的状态展现在祖国和人民面前。
采访手记
凌晨两点半起床,3点和报社同事会合,一起开车前往中华世纪坛(所有参加国庆盛典采访的媒体安检入场的地方)。夜凉如露,刚刚下过雨,地面湿漉漉的。因为担心交通管制,我们把车停在了中华世纪坛附近,然后背着沉重的采访设备,步行半个小时走到了出发地点。到了才知道,原来车辆是可以开进去的,不由得相视一笑。
6点钟左右,乘坐摆渡车到达天安门广场,进入了记者采访区。摄影记者们立刻端着“长枪短炮”抢占有利地形,离天安门较近的一侧成为必争之地。尽管看台上铺的红地毯还是湿的,但大家也顾不得许多,全都席地而坐。执勤的警察和志愿者早就到位了,参加背景表演的孩子们也已经在广场上集合。届时,这8万名青少年要表演41幅、49次变化的文字和图案背景,与阅兵式、群众游行相呼应,担子可谓不轻。
一直担心还会下雨,没想到太阳很快升了起来,让人松了一口气。阳光突破云层,给整个天安门广场洒上了一层柔和的金光,地面很快就干了。8点钟左右,观众开始陆续入场。采访观众时,一位小朋友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他的爸爸在群众游行指挥部工作,妈妈也参与了国庆安全保卫工作。9岁的李元康在北京第二实验小学读四年级。“这段时间老见不着爸爸妈妈,感觉自己都快成孤儿了。”李元康说。童言无忌,不过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众多工作人员为国庆盛典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阅兵式和群众游行的盛大场面自不必言,不过现场维持秩序的武警战士却什么也看不到,因为整个庆典过程他们始终面对观众,背朝广场。尽管如此,他们却没有一个人回头去张望,站姿从始至终挺拔标准。而那些志愿者也一直在观众席后面忙碌着,提供各种服务,几乎顾不上向广场瞄上一眼。也许,他们所做的工作只是庆典中很小的一部分,但这样的精神,却让人由衷的感动和钦佩。
庆祝大会结束后,10余万人井然有序地散去。下午两点半回到家,一算整个采访活动居然持续了12个小时。手,拍疼了;腿,走累了;但是心,仍然激动着,兴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