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 辉
日前,杭州市滨江区射潮广场热闹非凡,由杭州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杭州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暨《杭州通》欢乐社区行活动总决赛在这里落下帷幕。
欢歌笑语中,群众“明星”纷纷登场,情景歌舞、舞蹈、说唱、京剧、越剧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上场。秋夜的寒风挡不住社区居民热爱文化生活的热情,上千群众聚集在露天大舞台周围,场内的观众席上坐满了人,舞台周围的台阶上也坐满了人,他们用阵阵掌声和笑声表达了对节目的喜爱。
以“和谐家园、快乐社区”为主题的杭州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暨“杭州通”欢乐社区行活动,是杭州市群众艺术馆历经3年酝酿而推出的新创项目。活动自5月在杭州市滨江区射潮广场开展以来,5个多月时间内分别在8个城区16个街道、社区、广场进行初赛选拔,有28个节目进入两场半决赛。经专家评委评选,最终15个节目脱颖而出,进入总决赛。本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特色浓郁,贴近生活,受到市民的广泛赞誉。
创新机制 增强活力
杭州市群众艺术馆承担着对杭州市隶属五县(市)八城区文化馆、文化站的业务指导和群众文化艺术等活动的组织。建馆42年来,策划、组织、参与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数以万计。比如,该馆策划并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风雅颂》杭州民间艺术展;组织策划并承办的“山花奖”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第五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开幕式;5000多人参加的“西湖狂欢节”;以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20届的“三江”歌手大赛,更是一项具有广泛影响的群众性声乐大赛,已成杭州群文声乐活动的品牌,被誉为杭州群文歌坛“奥林匹克”。
杭州市群众艺术馆于2006年6月推出了杭州“欢乐农家”大行动,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淳安县、桐庐县等地以乡镇为单位踊跃参赛,复赛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比赛由“趣味性”家庭自我介绍、农家生活技能比赛、家庭才艺比赛、“合家欢”家庭游戏比赛等环节组成。2008年6月,第二届杭州市“欢乐农家”大行动开展了以奥运为主题、以家庭自编自演的才艺展示和农村生活技能比拼等内容的电视娱乐节目。
正是在这样基础上,杭州市群众艺术馆开始着力打造推出社区文化特色活动。于是,社区文化艺术节便应运而生了。
凸现特色 打造品牌
杭州市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通过丰富多彩、声势浩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自娱自乐的生活舞台、和谐欢乐的社区环境,也为争创全国精神文明城市打造了属于杭州自己的社区文化品牌。
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以比赛为主,参与性、互动性较强,且周期长、影响大。该活动先由8个城区文化馆各自推荐16个节目参加初赛选拔。每到周五、周六晚上,赛事在城区赛场热闹开场,滚动举行。初赛、复赛、总决赛暨颁奖晚会共19场活动,先后持续了5个多月。
8个城区文化馆能轰轰烈烈地开展这一项活动,与杭州市重视社区文化、关注居民生活密不可分。如2007年杭州上城区文艺团队总会成立,该总会参与者多、团队水平高,集合了上城区346支队伍的9800余人。余杭区共有388支社区文艺团队,他们每两年进行业余团队等级评定,从今年开始还开展了等级团队文艺调演活动,以此来提高社区文艺团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水平。江干区文化馆有100多支团队(社区)参加了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选拔。新设立的滨江区经过几年努力,也建立了32支经常活动的文体骨干队伍。这些队伍的骨干成员多以社区居民为主,他们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比赛和活动。西湖区有业余文艺团队250余支,平时活跃在各村镇街道,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双浦镇的农民民乐队、蒋村的女子舞龙队、北上的踢踏舞队、灵隐的曲艺表演队、留下的军旅演出队等团队都颇具特色。西湖区文化馆负责人说:“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翠苑街道和灵隐街道成功举办了两场比赛,各社区的团队认真演练,节目质量较高。特别是翠苑街道社区,各团队冒雨演出,观众冒雨观看,台上台下气氛热烈,绵绵细雨并没有影响大家的情绪。”
杭州市群艺馆馆长张莉表示,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创作的节目富有生活气息,如情景歌舞《采荷之家》、表演唱《社区的早晨》,生动再现了社区生活场景。她说:“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在社区居民中反响很大,达到了和谐社区、娱乐群众的作用,也达到了共建共享最美丽城区的效果。”
优势互补 成效显著
杭州市群艺馆和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共同承办的此项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杭州通》栏目因其诙谐有趣而深受杭城百姓喜欢,在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进行过程中,《杭州通》发挥了自身特点,开设互动节目,如杭州话的来龙去脉、杭州人的市井杂谈、杭州城的独特风景等小问题穿插其间,引人入胜。从初赛到决赛,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都现场录播,定时播出,群文活动与媒体合作,大大增强了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根据比赛规则,决赛时每个参赛团队须现场加赛一个命题节目,即兴发挥后由专家点评,加上主持人插科打诨,让台上台下笑成一片。唱越剧《回十八》的大妈,加赛节目是演唱京剧戏歌《说唱脸谱》,而唱京剧的选手则是加赛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在主持人的劝说和帮助下,他们勉为其难地完成了“客串”。这些“佐料”把现场气氛一波波推向高潮……
浙江省艺术研究院院长、大赛总评委黄大同告诉笔者:“十多年前我也在群文系统工作过,这次比赛超过了我的想象。有些节目是杭州人生活场景的再现,包括答题中用杭州话吆喝的叫卖调,原汁原味,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美好回忆。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杭州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也达到了一流水平,让人欣喜。”
5个多月来,杭州上城区的小营公园,下城区的中大广场、朝晖公园,江干区的文体中心广场,拱墅区的德胜公园,西湖区的翠苑社区,滨江区的射潮广场,萧山区的中心广场,余杭区的人民广场等都成了社区文化的大舞台,掌声、欢呼声、喝彩声从初夏至仲秋在杭城各个角落次第响起。
(本文图片由马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