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视 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视 野
  标题导航
枣庄运河上的
喜闻乐见的青岛萝卜会
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一纸扇画
无穷回味




 中国文化报 >  2009-12-06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闻乐见的青岛萝卜会
  萝卜会上,参赛选手雕刻出精美的萝卜作品。

  杨 洁

  青岛萝卜会始于元代,至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北方民间流传“正月初九吃萝卜不牙疼、可防百病”的说法。正月初九恰在立春前后,因此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就卖萝卜、买萝卜、吃萝卜,当年的清溪庵庙会渐渐的被称为“萝卜会”。

  改革开放后,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弘扬民间民俗文化,山东青岛市台东区政府于1991年正月初九举办了第一届萝卜会,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欢迎。1994年,青岛市区规划调整,台东区、市北区合并,即为现在的市北区,萝卜会依然在每年正月初九开幕,至今已举办了19届。

  萝卜会自举办以来,注重在内容和形式上突出时代特征,同时更注重体现民间民俗文化,每届萝卜会都以不同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2008年青岛作为北京奥运帆船赛举办城市,在萝卜会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创办了“萝卜艺术雕刻大赛”,各路高手以手中的刻刀切磋技艺,雕刻出了“百鸟朝凤”“二龙戏珠”“雄鹰展翅”等栩栩如生的萝卜雕刻作品,受到群众的赞叹;民间工艺品制作大赛包括了胶东半岛的民间剪纸、钩织、纸布贴画等广大群众可以参与的民俗活动,参赛者纷纷拿出看家本领,展示自己的技艺,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而作为萝卜会的重头戏,传统的萝卜雕刻艺术大赛每年都吸引了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安徽、湖南、河北等十多个省、市的参赛选手展示绝技。其中,2008年萝卜会上,由10名雕刻大师用萝卜雕刻而成的长6.1米、高2.44米的作品《龙腾盛事迎奥运》耗费了4600斤萝卜,申报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随着群众参与越来越广泛,萝卜会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商贸形式受到了商家的欢迎,每届萝卜会都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几百家商户进驻,如深受群众青睐的各种特色小吃,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遍享各地美食。

  如今,连续举办了19届的萝卜会已成为了青岛极富地域特色、民俗特色、群众参与性强的节庆文化品牌,被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中国最具影响力民俗节庆”的称号,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授予“最佳弘扬传统节日活动奖”。

  青岛市市北区政府在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中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办会方式,引导和发展具有当地民间特色的萝卜山会和传统的正月观灯闹元宵山会,将最初由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打造成为群众喜爱的集休闲、购物、旅游商贸、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商贸山会,使这种民间群众活动成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具有浓厚市北特色的文化品牌。多年来,市北区本着立足民间、依靠民力、凝聚民心、弘扬民俗、文明民风的宗旨,通过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彰显了特色市北的风貌,为百姓提供了喜闻乐见的文化大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