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传 承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专 题

第3版
视 野
  标题导航
“国风”拂宝岛 绝艺动四方
展示普查成果 推进保护工作




 中国文化报 >  2009-12-0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风”拂宝岛 绝艺动四方
“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湾成功巡演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
  泉州提线木偶戏《元宵乐》
  彝族海菜腔演员在首演记者会上
  苏州昆曲演员表演的《惊梦》
  国家级传承人李祥霆与唐琴
  演唱侗族大歌的贵州姑娘
  蒙古族安达组合
  山南卓舞《雅砻春潮》(资料图片)
  华阴老腔与黄河的交响

  廖燕飞 郭耿甫

  11月7日晚,由中华文化联谊会、财团法人沈春池文教基金会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在台北中山堂隆重登场,轰动台北,由此拉开了“国风”在台北市、台北县、台中市和台中县4地5个场次系列演出活动的序幕。此次演出活动是“守望精神家园——第一届两岸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演出朴实、自然、雄浑

  作为两岸恢复往来20多年来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意义最不平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盛会,“国风——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演出”共有12个节目,其中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就有7个:昆曲艺术、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贵州侗族大歌、朝鲜族农乐舞。除此之外的节目,全部是入选第一、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由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以下简称国家级传承人)领衔,来自11个省、8个民族共140多名民间艺术家齐聚宝岛,共献绝技。

  参与此次演出的演员大部分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的演出朴实、自然、雄浑,散发着生活气息和泥土芳香,最本真地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内涵,同时也展现了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姿多彩的面貌。

  开场节目是朝鲜族农乐舞《丰收乐》,当国家级传承人金春明将33米长的象帽彩带掷入观众席并随即飞旋舞动时,赢得观众阵阵欢呼。随后登场的古琴演奏《流水》,幽幽宫灯下古琴艺术的国家级传承人李祥霆手抚唐琴,营造出幽远宁静的意境,全场一片静谧,陶醉在传统艺术的大美之中。

  来自贵州小黄村的9名侗族小姑娘身着传统服饰登台,《蝉之歌》天籁般纯净美丽,现场观众无不为之震撼。土家族王爱民兄弟俩与孩子们演唱的长阳山歌,质朴又充满田野气息,直入人心。彝族“金嗓子”李怀秀姐弟的海菜腔《金鸟银鸟飞起来》,歌声清亮纯净,余音不绝,令在场观众不待曲罢便数度鼓掌叫好。而蒙古族长调如泣如诉地描绘了天苍苍野茫茫的辽阔草原,安达组合的《安达情》不仅让观众惊叹呼麦的神奇魅力,更让台湾同胞见识到了草原儿女的豪情。泉州提线木偶剧团《元宵乐》中的木偶,不但举手投足让现场观众目不转睛,其闽南语的歌唱与道白,更让台湾同胞感到浓浓的家乡情。由苏州昆剧院沈丰英、俞玖琳表演的昆曲代表作《牡丹亭·惊梦》,扮相俊美典雅,唱做俱工,其“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使观众沉醉于如梦似幻的梦境之中。

  一群陕北农民在吆喝声中登场演唱的华阴老腔,率真质朴,自在天然,那发自灵魂深处的“吼唱”,是生命的礼赞。这群来自黄土高原的陕北汉子、婆姨,送上的是演出当晚最“激情”的段落,不少观众甚至用跺脚与尖叫表达他们的兴奋和感动。

  手鼓与热瓦甫的出现让场景转换为维吾尔族的独特风情,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这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一下子又点燃了观众的激昂情绪。

  演出在由西藏山南地区农民表演的粗犷豪放、刚劲威武的山南卓舞中结束。在诵唱与藏乐声中,78岁的尼玛老人率领一群藏族汉子一边敲鼓一边甩动长发,表现了一种仪式性的狂喜,那种为生命而歌舞的真挚与忘我,让所有观众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激动,大声呐喊,用力鼓掌,让晚会变成了狂欢。

  “国风”5场演出一票难求

  “国风”5场演出先后在台北市中山堂、台北县艺文中心、台中市圆满户外剧场、台中县屯区艺文中心等地上演,共接待逾万名观众。首站中山堂是一处典雅庄重的古迹,虽在舞台设备与空间上有所局限,却有着极佳的视觉效果。通过工作人员以及12个演出团队的通力协作,首演的成功让台北政界、商界、专家、学者、文化艺术界人士以及广大热爱传统文化的民众赞叹不已。一些台湾艺文界人士看过后当场索票,希望第二天再看一场。还有很多没票的民众到场外排队等待候补,希望能一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本真的魅力。

  第四场演出选择在台中市户外的圆满剧场举行,该剧场号称亚洲最大的户外圆形剧场。演出前,许多人很早就到场占位,观众达5000余人。开阔的演出场地,良好的互动,让艺术家得以充分发挥,侗族大歌、蒙古族呼麦、华阴老腔等节目都应观众要求增加了演唱曲目。尤其是表演海菜腔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在两曲之间与观众互动,邀请观众一起合唱“酒歌”,掀起了演出的又一个高潮,让几千名台湾同胞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最后一场在台中县屯区艺文中心举行的演出,是该中心正式启用后的首场演出。当日,艺文中心安排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当晚的演出也为此行画下了圆满的句号。

  和专业艺术家们的职业化表演不同,这些民间艺术家和普通农民的纯朴表演,让台湾观众内心受到了震撼,不止一个观众表示“看演出时哭了”。有的观众如痴如醉,成为“国风”的“粉丝”,一直追随团队,从台北市到台北县、再到台中,连续观看了3场演出。不少观众认为这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场演出让自己对自身所流淌着的民族血液感到自豪,以身为中华子孙为荣耀。正如这场晚会的总导演田青所说: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祖先留给我们共享的宝贵财富,只要是血管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一定是由赞叹到认同,再到消除隔阂、沟通心灵,因为历史记忆中饱含着对祖国同样的深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