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担心,迪拜还是迪拜,文化不是房产,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今年65岁的迪拜阿维斯文化基金会执行董事阿卜杜拉·卡德尔博士一听到记者对迪拜金融危机的担忧,就不假思索地这样说道。明年2月,中国政府计划于春节期间在迪拜与该基金会联合举办大型文化交流活动,而就在双方全力准备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席卷迪拜,让人不禁对这场活动的筹备与举办担忧起来,更让人们对迪拜乃至海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前景产生了怀疑。
迪拜人的文化蓝图
这场由于当地投资公司“迪拜国际”推迟偿还巨额国际债务而引起的金融危机来势汹汹,不仅使迪拜金融、证券、地产业遭受重创,甚至引发了全球股市震荡,一定程度上还将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但是,即便在这场金融地震的“震中”迪拜,其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也较为有限。数天前记者到访过的这座城市依然充满活力,从热闹非凡的机场到游人如织的海滩,再到顾客盈门的商场酒店,丝毫看不出金融危机的影子。只是静静矗立着的塔吊和空无一人的工地,似乎在暗示这里发生了些许问题。
迪拜的文化人对于金融危机的态度可以用“不屑一顾”来形容。迪拜文化艺术总局副主席默罕默德·穆尔在向记者介绍文化建设蓝图时,不时把“三大洲文化枢纽”挂在嘴边。作为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地区,多样化的人口构成使得多元文化在迪拜扎根,为打造“文化枢纽”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迪拜人的蓝图中,将于2015年建成的迪拜演艺中心、艺术展览中心将填补当地缺少大型公共文化场所的空白。只不过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些硬件设施的投资被暂时推迟,但迪拜人的文化梦想并没有因此而折翅。
2008年之前的迪拜,文化方面一直以民间文化机构运作为主。已经具有30年历史的阿维斯文化基金会和实力雄厚的迪拜文化科技协会在当地都具有特殊的影响力。2008年3月成立的迪拜文化艺术总局填补了此前当地官方文化管理机构的空白,这个由马克图姆酋长亲自提议成立,酋长之子、马吉德亲王担任主席的机构迅速成为当地最有活力和影响力的政府机构之一。刚刚成立一年多的文化艺术总局就举办了迪拜电影节和艺术博览会,借助当地发达的会展经济,力求打造迪拜全球文化产品集散地的形象。
阿布扎比文化建设软硬兼修
文化产业在迪拜方兴未艾,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则已经先行一步,不但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危机造成的损失。
作为海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之首,阿布扎比这两年的文化市场可以用井喷来形容,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用文化产业推进石油经济转型,与迪拜相抗衡的策略。在靠近市中心的海中,阿布扎比政府投资建设了“萨阿迪耶岛”文化社区群,其中包括了法国卢浮宫分馆、美国古根海姆美术馆分馆、纽约电影学院分院、巴黎索邦大学分校、哈迪德演艺中心、扎耶德国家博物馆等一批宏伟建筑,总共投资超过230亿美元,将于2012年全面建成并对外开放。这一社区群将使阿布扎比成为中东地区文化设施最为先进的城市,也成为其迈向“世界文化之都”的坚实一步。
在大举投资文化“硬件”的同时,阿布扎比也不断进行“软件”的升级。阿布扎比文化遗产总局作为当地最高文化主管机构,集政策制定和市场开发的功能于一身,凭借强大资金投入,近几年已经在当地打造出一大批文化艺术品牌活动,比如艾因国际经典音乐节、阿拉伯“百万诗人”诗歌大赛、阿布扎比书展和阿布扎比艺术展等,邀请世界一流的演出团体和展览来到当地,提高和培养当地人文化艺术欣赏水平和兴趣。
阿联酋文化产业
缘何能够抵御寒冬
阿联酋文化产业最近几年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大举投入。而且,这种投入即便是在世界金融危机来袭、石油价格下跌以及最近的迪拜危机的冲击下也从未改变。
究其原因,首先就在于阿联酋由皇室高层担任文化主管官员,国家高层对文化的关注度高。阿布扎比文化遗产总局的主席苏尔坦亲王是阿联酋总统的堂弟;迪拜文化艺术总局主席马吉德亲王则是迪拜酋长的儿子。这些皇室高层人物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接受能力强,国际视野宽阔,因而政府文化机构敢于大刀阔斧进行文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文化工作能力。
近几年,石油价格的快速增长让以石油为支柱产业的阿联酋获得大笔利润,但对于石油蕴藏量的担心也让其加快了经济转型的步伐。迪拜成功转型成为商务会展经济的案例,让许多城市乃至周边国家羡慕不已,纷纷仿效,寻找合适的突破口进行转型。作为朝阳产业的代表,文化产业成为当地发展替代石油经济的重点发展方向也就不足为奇。
另外,当地群众对文化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促进阿联酋文化建设的一大原因。海湾地区文化底蕴普遍不深,素有“文化荒漠”之称,直到现在,阿联酋的中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教师大多来自国外,这与其国家的经济实力明显不相匹配。很多当地文化人士强烈要求国家发展文化,提升全民素质。
可以说,尽管迪拜金融危机使得迪拜及周边地区房地产和金融产业的“冬天”提早来临,但阿联酋文化产业的“春天”已经不远了。 本报特约记者 万 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