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环球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环球参考

第3版
文化广角
  标题导航
走走国外的“文化线路”
盲人歌手旺德成为“联合国和平使者”
牛顿、霍金手稿网上露真容
年度流行语折射日本现状
古巴一系列互联网工具遭谷歌封锁
法博物馆为抗议政府裁员罢工关门
英国 废旧电话亭变身图书馆
日本 动漫形象打扮节能车
美国 熊猫粉丝泪别“泰山”回乡
法国 巨型折纸作品栩栩如生
好莱坞奖项扩容的背后




 中国文化报 >  2009-12-09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莱坞奖项扩容的背后

  进入12月,好莱坞迎来了新一轮的电影热潮。不少“重头戏”都选择在岁末上映,大小奖项也将相继颁发。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电影人的日子似乎依旧不那么好过。继2008年第8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以3000万的观众人数创下历史最低之后,2009年奥斯卡的两大赞助商通用汽车公司和欧莱雅集团又不约而同地宣布退出赞助。金球奖的情况更糟——2008年第65届金球奖颁奖典礼因编剧罢工而被迫取消,2009年颁奖典礼的电视转播则仅有1460万观众收看。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0年各电影奖项纷纷采取增加奖项的方式,以期提高日趋下滑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同时拉动商业大片的票房成绩。

  游戏规则面临大调整

  2010年好莱坞电影奖项增加首先体现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的增加。奥斯卡的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对外宣布2010年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影片候选名单将会从原来的5部增加到10部。“这一决定可以让投票者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而不是错过那些在其他奖项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作品”,前任学院主席席德甘尼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60余年之后,奥斯卡将回归早期的传统。当然最终的结果不会改变,依旧只会有一部电影当选最佳影片。只不过这次参与竞争的将是2009年度最棒的10部电影,而不再是5部”。

  正如席德所言,将最佳影片的候选名单扩大为10部完全可以看成是向“早期传统的回归”。在奥斯卡最初创立的前十几年中,获得最佳影片奖提名的电影经常超过5部——其中第6届、第9届至第16届都有10部电影参与竞争,第7届和第8届甚至多达12部候选影片入围最后的角逐。不少获得提名但最终无缘奖项的影片,如《埃及艳后》、《绿野仙踪》、《公民凯恩》等,其知名度也远远超过了当年的获奖者,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然而随着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结束,加之评选机制日趋成熟和规范,从第17届开始,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数量均固定在5部,每年都不多不少,无一次例外。

  时隔60多年,奥斯卡此番的扩容之举异常耐人寻味——想想看,上一次10余部影片竞逐“最佳”的情形不也正是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吗?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新任主席汤姆谢拉克对此不置可否,“我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世界的变化——当然我们希望这些变化都是朝着好的一面,可如果形势发展得不尽人意,我们就要想办法做点什么。那些无为而治的日子已经过去了,我们必须积极地行动起来”。他表示,修改入围规则可以让提名最佳影片的选择面进一步拓展,从而使奥斯卡变得更加喜闻乐见,让观众产生“原来今年还能这么有趣”的感觉。

  入围规则的改变不仅限于奥斯卡金像奖。作为重要性和关注度仅次于奥斯卡的重要电影奖项,金球奖则把扩容重点放在了最佳动画片的提名数目上。日前,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经投票决定,2010年金球奖最佳动画片的候选名额将从3部增至5部。修改后的新规则还做出如下调整:只有片长超过70分钟的动画片才有资格入选;动画片中真人表演最多不能超过25%;如果符合规定的动画片少于12部,该奖项则恢复到原来的3个提名名额;如果少于8部,该奖项自动取消,符合规定的动画片将直接参加最佳影片的评选。

  评委忧心忡忡

  片商观众“偷着乐”

  “从年初我就开始寻找那些佳作,但至今都还没有遇到一部令我震惊的电影”,一位奥斯卡评委对好莱坞此次扩容忧心忡忡。还有不少资深的奥斯卡奖评委指出,由于一下子要提名10部影片,最佳影片的候选名单恐怕难逃“凑数”之嫌。“这跟有没有责任感是两码事”,毕竟按照多年来养成的选片口味,“不要指望评委对夸张的喜剧片青睐有加,他们依然只会醉心于发掘一些更为深刻、黑暗的电影”。因此在选出心仪的几部作品之后,评委们就很可能为了凑数而随意填充剩余的选项,这必将导致获得提名的影片在质量上变得良莠不齐。

  更大的问题将会出现在候选名单确定之后。从1945年至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评选都是采取“选择投票制”,即评委从5部提名影片中选出一部他们心目中的“最佳”,经统计后得票最多者直接被授予最佳影片奖。现在,很多人担心“扩招”会使得投票更加分散。因为每部电影的平均得票机率仅为10%,那么在极端的情况下,某部提名影片只要获得了11%的选票就有可能成为最佳影片,而这部“最佳”在近九成的评委眼中却并不是首选——这岂不荒谬至极!

  为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发生,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对投票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变革。2010年实行的“打分排名制”要求每位评委对10部提名电影进行优劣排序,假如没有一部影片获得半数以上的“第一名”,那么获得最少“第一名”的候选者将被淘汰出局。而投票给这部电影的评委们的“第二名”,将替代被淘汰的电影列入下轮“第一名”的计算。以此类推,直到最终有一部电影获得半数以上的“第一名”为止。在新的评选制度下,很可能要进行多轮投票才能决出最后的优胜者。

  大多数网友对电影奖项的扩容表示欢迎。从观赏角度出发,更多的选择空间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坏事。好莱坞的各大电影公司对此更是欢欣鼓舞,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一项提名将会极大地拉动票房收入。据悉,为了不让金球奖动画片的扩容计划落空,迪士尼和福克斯已经为一些获奖希望渺茫的作品递交了申请,以确保不少于16部参赛影片的硬性指标,从而提高自己其他优质动画片的获奖几率。保守人士认为奖项扩容实际上是出于商业利益考虑,会导致平庸的“爆米花电影”轻易入围,甚至得奖。当然也有人并不这么悲观。纽约大学电影市场专业副教授里德马丁表示,扩容对大众喜欢的商业片固然有好处,但对于小众偏爱的独立电影也同样有利。“提名扩充会吸纳更多的艺术片和成功的商业电影,从而引导两个不同的受众群体选择各自喜爱的电影”,他这样认为。

  本报记者 王 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