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艺 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视 界

第3版
学术·教育
  标题导航
陶铸前人 自出新机
学问·生活·思考·实践
学者艺术家与后文人画的实践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者艺术家与后文人画的实践
  老巷记忆之十(油画) 王心耀
  天性·侵(油画) 谭 天
  天性·基因(油画) 谭 天

  王心耀的

  “老巷记忆”

  王心耀,1958年生于湖北武汉,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江汉大学艺术学院、现代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老巷记忆”,在画家的眼里充满了神秘的人文色彩,是一种对城市过去时态的回忆。作品的成功之处,一方面来自于画家视觉感受的丰富性,他从敏感的生活中寻求新视觉元素,另一方面则是作者奇异的意象所致。在王心耀的绘画理念中,当代绘画的终极目的,是给当代人提供视觉享受和心灵愉悦,而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和故作姿态的哲学思考。因此,画家运用了“老巷”这一符号,唤醒了人们对城市原点的记忆。与此同时,画家有意夸大了“老巷”在画面中的闲适、自在、散淡、平和等品质,让人们在图像的品读中,呼吸老巷的恬淡气息,享受独有的愉悦和轻松。

  作品 赏析

  近代中国画坛上,“学者艺术家”不乏其例,如黄宾虹前60年潜心研究中国美术历史和理论,编撰了大量书籍,认真揣摩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在其人生的后30年,则厚积薄发,专心绘画创作,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而终成一代宗师。

  从谭天的油画作品中,亦可以清晰地看到他把自身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追求相结合的努力。谭天早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攻读中国美术史,又一直在大学里从事美术理论教学,并撰写了近200万字的理论文章。可以说,在长期的美术研究中,他比较透彻地明晰了中国传统绘画之优长,进而自然地致力于寻求中国绘画新的生发之关节。

  他先是用油画材料,创造性地摹写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名作,用色彩的观念重新观察和转换传统山水画的水墨世界。接着他将中国山水画家观察自然的观念,将平远、深远、高远“三远”的表现手法,运用到油画风景写生之中,创作了一批心象、意象和景象相互交融的作品。

  例如他画荷花,已突破前人折枝荷花的局限,而将荷花当作山水,把万亩荷塘当层峦叠嶂来画,故而有一种御风飞翔、凌空俯瞰的视角。他的荷花作品,画面比传统更开阔更壮观,可远观气势,近品笔墨,随意赋彩,有形有色。将初夏深秋之景,艳丽浑然之境,欢欣苍茫之情,自在随意之态一一呈现于画布之上。

  他的“油画山水”系列,在中国绘画传统的“三远”基础上,又加进了宏远与微远两个概念,提出“五远说”。谭天创造性地将宏观和微观的世界有机地结合,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之中,使中国山水画景观的疆域进一步得到拓展。通过宏远与微远的融合,他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用一种新的视觉形象呈现出来,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其作品的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更进一步显现。

  自觉地紧随历史的发展,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是成为当代“学者艺术家”的必然选择。艺术家随着历史的进步拓展自己的视野,开拓绘画的题材,虽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得到,然而更重要的是通过绘画表现艺术家个人对世界的看法,而不仅仅是表现客观现实。

  通过对宏远和微远的阅读、研究、陈述和表现,谭天进一步深化自己的艺术哲学观念,在其主持的“软现实主义”哲学研究中又提出“缠绕”的理念。他认为,世界现象除了用对立统一、多元、熵、解构、破碎等哲学概念来解读之外,还可用缠绕的概念来解读。阴阳、贫富、时间空间、唯物唯心、理性感性等都处于一种缠绕的状态之中。他这批绘画中的《缠绕系列》,就是这种理念的感性显现。

  笔者认为恪守旧的“文人画”理念当然过时,但经过扬弃,结合当代有关“学者艺术家”的概念,结合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顺应当代中国文艺复兴的态势,提出“后文人画”的概念或许恰逢其时。

  谭天的实践,或可作为“后文人画”的又一个案例。

  范迪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