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评论
  标题导航
江西每年2000万元支持文化产业
对公民头脑和心灵直接投资
低碳与文化产业
2010江浙沪两省一市第十七届演出业务洽谈会暨
第三届长三角国际演出项目交易会在杭州举行
业界精英对话中国电影产业
新闻图片




 中国文化报 >  2009-12-11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低碳与文化产业

  林 南

  眼下,正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全球气候峰会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随着来自192个国家的1.5万名代表讨论的不断深化,一个新名词:低碳,迅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尽管更多是作为和气候有关的名词出现,但实际上,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范式,低碳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模式翻天覆地的变化,意味着一种消耗更少资源和降低环境破坏程度的提升之路,更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意味着更加环保的气候友好型的个人生活。在未来,低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几乎可以说是全方位的。

  因此,说到低碳,人们首先会想到高科技的减排手段和处理手段等与科技有关的话题,很少有人会想到文化产业。但实际上,以低碳概念影响的广泛性而言,低碳与文化产业也不无关系,甚至可以说,低碳给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从经济发展方式而言,文化产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低碳”的,它以其富含创意性的特点,极大地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特别是各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这一显著的特点使得文化产业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近年来,严峻的现实已经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当时低碳经济的概念还没有提出,但是发展文化产业、力促产业升级转型,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务院通过并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更是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而现在,在低碳经济的号召下,可以预见,文化产业将更加地受到重视,这可视为机遇之一。

  另一方面,不同于仅仅对生产领域产生影响的某些概念,低碳在要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同时,更要求生活领域中的每一个人也都采取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即减少对物质产品过分的依赖和过度的消费。对于文化产业的产品而言,这也意味着一定的发展机遇。与物质产品的生产复制不同,文化产品具有一次生产、多次复制的特点,创造和生产文化产品固然需要创意和资金的投入,但在生产出来之后对其进行多次复制和传播却不再需要消耗过多的成本。就此而言,对文化产品的复制和传播或许更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要求。

  当然,所谓低碳发展范式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更是建立在一定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之上的,它依旧是一种仓廪实而后才能知礼节的发展模式。也就是说,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并不是说“低碳”就意味着它必然有很大的发展机会,从业者仍然需要主动“出击”,探索在这种全新的增长范式下文化产业的机会所在。

  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不论是低碳经济还是发展文化产业,实际上都不是所谓的粉饰门面,而是现实要求所系,甚至可以说是为现实所迫的无奈之举。面对严峻的自然和现实条件,无论是发展低碳经济还是文化产业几乎都是唯一的选择。可以说,要想在这两者上取得突破,观念上要转变,行动上也要动真格的。然而,这与很多人把这两者当做“有更好,没有也无所谓”的观念是大相径庭的。这或许也算低碳和文化产业的联系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