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亚红 张 舵
3G手机的普及为用户获得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深刻影响着版权管理模式。在近日举办的2009中国(北京)国际版权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业人士表示,3G技术的运用正在加大版权侵权的便易性。在其冲击下,我国版权保护的环境、运行机制和权力结构都面临挑战。
3G技术
加速盗版侵权蔓延
截至2009年6月,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3.38亿,手机用户6亿,注册的3G门户网站已经突破1个亿,每年有4000到5000部网络小说通过移动互联网更新销售。然而3G产业的快速发展,在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给传统的版权保护带来了强大冲击。
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认为,随着3G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互联网和手机下载已经逐步取代DV,成为众多网民看电影、听音乐和阅读的主要渠道,而这些“免费午餐”得以大行其道,多是以侵犯版权为代价的。
激动网总裁张鹤说,过去几年,视频分享网站迅速崛起,目前用户已经超过2个亿,但这个被众多风险投资看好的产业从出生那天起就带着盗版原罪的巨大争议。“因为正版是有限的,视频网站为了追求速度势必引入大量盗版。中国大量视频网站上真正的原创内容不会超过5%,大量的用户上传正成为传播盗版内容的温床。”
版权维护面临多重挑战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冯俊科认为,3G技术给版权维护工作带来了侵权取证难、认定难、维权成本高等三方面的挑战。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网络运营商和网络信息提供商常常采取非法网上授权,无授权上传、非法网络连接等手段侵害版权权利人利益。而大量视频网站已经在盗版行为的推动下尝到了甜头,有的甚至已经引入了风险投资,巨大的商业利益和同行竞争让其难以回头。
专家认为,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明显滞后于3G产业发展及版权保护的需要。我国在网络著作权管辖权、服务提供者标准认定等方面的法律规定都还不太明确,这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对大量藏匿于网站和手机中的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反盗版关键是巧借外力
参加国际版权论坛的专业人士表示,盗版内容的使用者是盗版的受益者,往往与盗版者形成紧密的互相依赖关系,因此3G时代反盗版工作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形成合力。
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说,当前保护版权最主要的手段是技术和社会保护。技术保护的核心就是通过密钥,包括版权内容的许可和跟踪,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实时监控,提高对侵权行为调查取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当然,还必须通过社会组织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主要是机构权利人、专家学者等相关人士组成反盗版联盟。
国际知识产权联盟主席瑞克·史密斯说,在3G方面控制盗版,各国政府应加大投入,让盗版的风险显著增加。就像许多其他产业利益必须保护一样,我们也需要加强相应的法律体系来保护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