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晶晶)“我生平有两件事觉得做得不错,一个是捐画,一个是在晚年做美术中心。”12月12日, 在“杨之光从艺从教六十周年回顾暨杨之光美术中心作品展”上,杨之光对自己的艺术生涯作了这样的总结。在中国美术馆的三个展厅中,杨之光的作品只占了一个展厅,其余两个展厅则放满了美术中心根据孩子们的创意做出的实物:长翅膀的汽车、绿色的太阳、荷花池一样的浴缸,这些充满童趣与杨之光国画作品相映衬,反映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教育理念。
本次共展出杨之光60年艺术生涯中的代表作100余幅,据介绍,这些作品全是“借”来的,艺术家将毕生重要的1200幅作品均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而曾经轰动一时、被骗失而复得的两张画作《恩师徐悲鸿》以及《女人体》展示在醒目位置。杨之光表示这将是他艺术生涯的最后一次画展。
杨之光告诉记者,他更愿别人把“教育家”的称谓放在“著名画家”之前,教育是他的主要职业,培养孩子比自己画几张画要有意义得多。杨之光退休后曾短暂驻留美国,同时周游世界,考察各国艺术发展。他在晚年促成了“杨之光美术中心”的创办,这是其艺术生涯的灿烂结尾,并与其上半生的艺术成就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