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近年底,青岛市崂山区的文化产业也进入了收获期。由位于该区的普达海动漫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和央视动画有限公司合作出品的52集国产原创大型系列动画片《小牛向前冲》目前正在央视一套播出,同时,该片主人公“大角牛”卡通形象成功入选第十一届亚洲艺术节吉祥物,并被鄂尔多斯市选定为该市的形象标识。此外,以《小牛向前冲》中的“派乐达世界”为原型的派乐达动漫城即将在崂山奠基,建成后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动漫卡通乐园。而这些,只是崂山区近年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冰山一角。
多种产业门类齐头并进
近年来崂山区依靠清晰的目标思路和有力的措施,催生了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壮大了一批龙头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中鲁时空网络文化有限公司、青岛时空影视有限公司、普达海动漫有限公司、天王星动漫网络公司、中视影视基地、崂山奇石城等一批影响力较大的文化企业纷纷入驻崂山区。
此外,演艺娱乐业的兴起也点亮了崂山眼球经济。目前崂山区有已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场所12家,形成了专业性演出场馆和非专业性演出场馆、室外演出场地和室内演出场所多点布局、相互促进的局面。硬件设施的日臻完善吸引了省内外多家知名演艺公司来此举办大型演艺活动,比如张学友演唱会、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会、郭德纲相声大会、刘谦魔术表演等。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也促进了该区演艺娱乐产业日趋成熟。
传统文化旅游业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依托绿石唯一产地的资源性优势,崂山奇石文化产业日渐兴盛,目前全区有奇石经营店约60余家,形成了以崂山绿石博物馆、贯汉九州奇石城等为代表的一批龙头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崂山奇石产业年营业额已达近2000万元,成为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发展文化产业的“崂山思路”
崂山区因被称为“海上名山第一”的崂山而得名。虽处旅游黄金地带,文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多年以来并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也较弱。如何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文化产业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源泉,崂山确立了这一发展思路。
基于这一思路,围绕“把文化产业培植成为全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崂山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青岛市崂山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规划》,重点培育发展文化旅游、影视动漫、节庆会展、传媒出版、演艺娱乐、体育健身、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八大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比较优势,增强规模效益,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同时,最大限度地放宽对文化产业投资的限制,提高行政审批、监督管理的效能。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认真实施“阳光审批,阳光许可”。在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化产业项目的审批,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工作思路,主动沟通,送到即审,决不因审批问题影响重点工程的实施。比如青岛岸琴御公馆的开发项目,在签约落户崂山后,区里安排专人积极开展跟踪服务,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企业办理用地、环评等审批手续,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启动,目前该公馆的主体工程已落成。
为了让更多文化企业落户崂山,崂山区采取了多项举措,比如,每年组织文化产业单位代表外出考察学习,免费为全区的文化企业进行业务培训,将全区群文工作、文化市场管理、外部信息及最新政策法规及时传达给企业,这些举措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企业来崂山创业。目前,崂山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已达503家,核心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2008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6.3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从今年起,崂山区每年设立500万元的文化产业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社会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产业项目。
目前崂山区已基本形成了以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为代表的核心文化产业群,以休闲娱乐、广告会展为代表的外围文化产业群,以文化用品、文化设备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为代表的相关文化产业群。
面对新的发展态势,崂山正在重点打造“两圈、两园、两带”,即环崂山文化旅游产业圈、城区中心文化圈;崂山动漫产业园、仰口湾文化产业园;滨海休闲文化产业带、生态文化产业带,不断拓展具有鲜明特色和辐射效应的文化产业空间,意在形成结构合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实现文化强区的新跨越。
本报驻青岛记者 毛公强 通讯员 李 慧 刘 剑 孙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