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鲁 娜
北京CBD,上午10点钟的冬日阳光温柔地从车窗照进来,出租车师傅韩龙刚拉完一个活儿,把车开入了百子湾路西段。几栋黑色高大的建筑,伴随着“东站画廊”“22院街艺术区”以及一张张夸张、抽象的大海报,在略显破旧的百子湾路上第一次引起了他的注目。匆匆一瞥之后,北京22院街艺术区留给“韩龙们”这样的过客,更多的是略带一丝无奈的冷清。相比于798的繁华,处于北京国贸、双井、大望路三大商业中心的交叉地带的艺术区,这份冷清显得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微“观”画廊
1月8日上午11点,东站画廊朝街的店门并没有打开,贴在高大玻璃门上的黑色贴纸映着装修工人匆匆走过的身影。在背街的南门,贴着“因布展原因,画廊暂不营业”的通知。本以为扑了一空的记者走近一扇玻璃门,却意外地推开了。
“因为前一展览展期到去年12月31号,而新的展览还在筹备中,所以画廊暂时不营业。”潘潘曾供职于《时尚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家住和平里的她,在东站画廊做画册编辑和媒体联系方面的工作。
东站画廊是最早进驻艺术区的画廊。搬至22院街前,画廊名为“Aye画廊”,主打当代艺术。因为新址离1938年始建的北京东站很近,遂改名为东站画廊。2009年3月,东站画廊以“东站·回望中国”展览,集合徐冰、刘小东、方力钧、岳敏君、江大海等15位当代艺术家的各类作品,高调开幕。
画廊搬入后,院街的人气也曾让“东站”有过迷茫。这个从国贸步行只需20分钟的艺术区占据了地利,却不能为艺术区带来旺盛的人气。好在东站的展览质量过硬,“正在撤展的‘陈文骥个展’的作品已经卖掉了将近八成。”潘潘告诉记者,这是画家陈文骥2009年新作的个展,展出了其多组架上作品。“像九联画《涵·九识》,每一联画都是114.5cm×200cm,画家不想破环作品的完整性,所以拒绝了只想买其中一件作品的买家。没有出手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因此而处于待售。”
据悉,陈文骥个展也是“东站”搬入后最好卖的一次展览。在之前的3个展览中,能卖掉一半就算成绩不错了。由于近30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东站画廊曾被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称赞为中国最大的当代艺术画廊。“学术性大概是我们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而靠近今日美术馆是画廊的重要地缘优势。”潘潘说,虽然艺术区人气欠佳,但却因为能够有效地过滤一批不买画的人,赶来这里的都是诚心买画的买家,而画廊最关键的,自然是找到目标客户。所以,对于不高的人气,东站画廊并没有表现出担忧。
同东站画廊同样心态的还有红子兰画廊。4年前,一直喜爱美术的赵红子在观音堂开了一家画廊,自己做起了老板。搬到院街后,虽然租金涨了好几倍,但赵红子坦言物有所值。画廊2010年开年举办了一场唐卡展,“目前只有一件唐卡被藏家看中。”赵红子淡然地说,“画廊今年的展期已经排满,都是朋友介绍来的,每个展览展期3周,从观音堂那边开始,一直都是这样轮轴转。”家境殷实的赵红子,在画廊里布置了丈夫收藏的古董物件。
“今天参观的人多一些,到现在有30多人。昨天整天只有10多人。”在对画空间做宣传工作的小罗也是一个业余撰稿人,他的有关《论语》的一本书已经出版,其所在的对画空间在今日美术馆的2号馆与3号馆之间。由于画廊总监李颖的旅法经历,对画空间里时常会有旅法中国画家的展览。
宏“观”街区
记者了解到,22院街艺术区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涵盖了一座超五星级酒店式公寓、一座33层的蒙太奇公寓、一座12层的LOFT工作室以及预留的商业经营区。商业区地上面积有2万多平方米、地下面积有1.9万平方米,被规划为由国际画廊、各类艺术机构、拍卖公司、艺术家工作室、创意餐饮、酒吧、俱乐部等组成的“中国第一条艺术商业街”。
北京22院街、今日美术馆的投资商、今典集团总裁张宝全曾这样描述22院街:“798、宋庄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生活的地方,22院街则是为他们提供展示、交流及交易的空间,因为它位于CBD(中心商务区),它的人群素质、消费能力为22院街的长久发展提供了强劲的保障。”
而实际上,虽然身处CBD,22院街的位置可谓是“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无论从地铁国贸站、大望路站还是双井站,步行至院街都至少需要20余分钟。其身处的百子湾路西段上至今尚无一条公交线路通过。正在休息的出租车司机韩龙告诉记者,由于百子湾路西段有一家汽车修理厂、饭馆、公厕,加之路边对停车管理松散,久而久之,这里成为出租车司机午休区。因此,在艺术区,较为方便的交通方式就是打的。进驻艺术区的东站画廊也认为,“交通对院街的人气有着直接的影响。”
22院街管理方,北京22院街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策划部经理高原也承认这一点。“建设一条艺术商业街,足够的人气还是必须的。”他解释说,因为处于冬季,公司对院街的推广活动较少。在4月,院街将联手“摩登天空”等机构,推出第二届“FAT ART(胖艺术)”艺术展时,会带来很多人气。用活动营销来吸引青年人群市场,是22院街艺术区的主要营销策略。
此外,高原介绍说,艺术区显得冷清的另一原因是众多艺术机构还处于装修之中。虽然艺术区的店铺出租已经基本完成,但无奈各机构有自己的入驻时间表。记者也发现,除了已开业的不到10家的画廊,更多能看到的是“开业在即”的海报。据海报上的文字,入驻艺术机构有德国奔驰投资的艺术中心、独立摄影工作室、来自日本的艺术展厅、名人蜡像馆等十余家。在被巨幅海报封闭的楼房里,时时传来装修的机器轰鸣声。
如果说地上的艺术机构还处于如火如荼的装修建设中,那么位于艺术区地下上万平方米的规划中的“画家村”则更显冷清。高原告诉记者,“画家村”几乎全部租出去了。记者探访“画家村”发现,入驻的机构以摄影棚、艺术工作室居多,但大多数屋子都是黑暗的。偌大的空间里,除了保洁人员,只有两三个人匆匆走过,白色地砖在灯光的照射下透着寒气。
“或许是由于画家日出而息,日落而起的习惯吧。”今典空间的小周笑称。在其地下的展厅里,轰鸣的空调开动的声音让人终于感到了暖意。展厅里正在展出陈丹青的草图复制品。“今天有几个下来看的,问了问价格就走了。”小周说,比起地上,地下的“画家村”更是缺乏人气。
“其实我们并不羡慕798的人气,去798的多数是游客,走马观花地转一圈、留影后就离开了。”潘潘认为。小罗对此也有同感,“798最大的优点恰恰是它的缺点:过于喧闹就很难静下心来去欣赏作品。而美术还是属于相对小众的事物。所以,院街略显冷清的人气可能反而是一件好事,虽然管理方不会这么想。”小罗笑了笑。
离开院街时,夜幕依然低垂。凝视夜晚艺术区庞大的建筑群,西段住宅区将近一半的房间亮着或冷色或暖色的灯。冬日的夜风中,形色匆匆的异国他乡的人还在艺术区里徘徊。路边的“重复咖啡”似乎从来都不缺人气。而日本餐厅、私房菜馆里,稀稀疏疏地坐着零星的客人。在安谧的夜色中,并非喧闹一整天的艺术区逐渐“睡去”。在梦乡里,几个月后春暖花开,她在人们的喧闹中慢慢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