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长
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于当地时间1月11日在法国巴黎去世,享年89岁。曾经轰轰烈烈的“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中有他的痕迹,而半个世纪后,他的逝世依然牵动着影迷对那个激情年代的怀念。
侯麦当过教师,也当过报社记者。1950年,他成为《电影手册》的编辑。《电影手册》是安德烈·巴赞创办的新锐电影杂志,后来成为“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的策源地,这一经历也使侯麦之后的电影创作受益良多。他从1963年参加影片《六位导演眼中的巴黎》的拍摄,导演了该片的第4个插曲《星形广场》。1959年,他拍了自己第一部长片《狮子星座》,获得了很大成功。此后从1962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总共拍了14部长片,其中包括《克拉之膝》、《慕德家的一夜》。81岁时,他被授予威尼斯电影节金狮终身成就奖。
和同时期的导演戈达尔、特吕弗相比,侯麦成名较晚,也并没有那么“流行”,但是他独特的电影风格却影响着法国电影的走向。在侯麦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很多新浪潮导演共同的美学倾向,如使用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大量自然光外景、长镜头以及对“真实”的探索。同时,他又十分“克制”“纯粹”,比如人物节制的动作和欲望、单一而封闭的叙事空间和不断重复的段落标记。这种简约让他的影片卓尔不群。他在构图上表现出对重点人物的尊重,给予他们足够空间,给予他们自在的环境。同时,他又十分关注电影的技术,总是走在电影技术的最前沿。在“新浪潮”中,他最先研究黑白电影过渡到彩色电影的美学问题,最先使用同期声录音设备。
侯麦的第一个电影系列叫做《道德故事》。实际上,他所有的电影都是“道德故事”。在法语中,“道德”的反义词除了“不道德”外,还有“身体、动作”。也就是说,侯麦的电影不是关于“做了什么”的“动作电影”,而是关于那些发生在大脑中“想做什么、怎样做、做了之后又如何”的“思想电影”。
侯麦的电影制作团队只有5个人,只用3盏照明灯。同他的影片与团队一样,侯麦本人也很简约,他的办公室总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他也从来不接受媒体采访。他在生前并不风光,死后也备受热议。几天以来,怀念和评论他的文章成为法国各大报纸的文化头条。法国总统萨科齐也高度评价他:“埃里克·侯麦是一名伟大的导演,在未来的几年仍然会教导和激励我们。他的作品经典而又浪漫,睿智而不传统,光明而又严肃,富有情感和道德,他创造的侯麦风格,将永远被铭记。”
艺术·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