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公共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图书馆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毛主席说他“不够朋友,够英雄”
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获奖图书热销
谁为青少年的阅读负责?
好书速递




 中国文化报 >  2010-01-1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谁为青少年的阅读负责?

  最近屡次看到关于年轻人有知识没文化的批评。如著名学者于丹批判现在的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有知识没文化”,高分低能。她说:“做事认真就是忠,宽以待人就是恕,学不会这两个字,分数再高的学生也是无用的。”诚然,职业规划大赛、奥数大赛无法教给孩子们仁爱宽容,也不能教给他们真善美。当社会舆论屡屡指责“80后”“90后”们道德缺失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认真审视当下:这个社会到底为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文化消费品?笔者认为,混乱不堪的青少年读物市场正在对青少年的价值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

  大学求学期间,青年学生正处于迷茫时期,倾向于从图书中找到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取向,而此时他们往往容易不知就里地盲目跟风。最近看到许多大学生聚集的网络社区,出现了众多书商和教育商掘金炒作的影子,众多图书竟然宣传“初恋不顺的女人一生不顺”“嫁给成功男士多不幸”等偏激甚至迷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果我们再任由这样的图书和作家大肆宣传,对于分辨能力仍未成熟的学生们来说,或深或浅的不良影响,对他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每年寒假,各大书店以“贺岁”“献礼”“盘点”为名的各类图书接踵而至,各种所谓的畅销书目不暇接。纵观当下的图书市场,实用主义图书最畅销,不少商家和读者尤其是对人物传记的追捧从未降温。这样一来,青少年往往将这些名人当做自己崇拜和学习的对象,也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名人传记作者应该本着正确导向去写作,而一味地吸引眼球、夸大人物的事迹等手段极不可取。然而,现在的人物传记、励志图书鱼龙混杂,而相关法律并没有规定传记作品须经过本人授权才能出版,也没硬性要求写传记必须采访当事人。这一法律空白,为某些出版人和作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中一些失实的记载,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某些出版社出人物传记时,为了省时、省事、省钱,找来写手整合和摘抄网上资料,糨糊、剪刀加电脑鼠标,将不够真实的信息编辑加工后即进行出版,甚至有的传记尚未“杀青”,便开始传播溢美之词,展开广告攻势。铺天盖地的海报混淆了真与假,冲击着读者的眼球,名人与图书作者的官司也往往成为炒作的噱头。这样的图书作品在市场上大肆流通,焉能不给青少年以误导?

  随着大学专业分类的细化,国内众多院校已经取消了大学语文的学习,我们的文化精髓和人文气质从大学课本里已经渐渐消失殆尽。当语文退出必修课的行列时,英语课程反而大行其道,甚至成为毕业、深造、读研的必通之路。从大学的课程设置可以看出,实用主义愈发凸显、人文精神开始消退。难怪,连图书市场那些真正的经典都被冷落。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某些出版商也不得不将社会利益置于经济利益之下,责任感缺失越来越严重。

  另一个让人堪忧的现象是:由于高校教师评职称的需要,一些老师强行将自己编著的图书推销给学生,此类图书质量不仅难以保证,而且价格也极其昂贵。同时,高校图书市场上教辅图书尤其混乱。“本校学生使用本校出版社的教材”已成一道“别致风景”。作为一个图书出版从业人员,笔者见过众多教辅图书出版公司,他们为了节约劳动成本,以最小成本攫取更高利润,招聘的从业人员多是普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实习生。但他们“生产”的图书竟格外“畅销”,尤其是一些考研类书籍。这些形式大于内容的图书,如果在封面上再挂上几个名师名校的旗号,即被“打造”成一本价格昂贵的畅销书。说白了,市场上很多畅销已久的所谓“名校名师呕心沥血之作”,往往不过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代为编著的“杰作”……

  李大钊说,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畮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梁启超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先人掷地有声的论断,言犹在耳。然而他们不知道,当下一些青少年读物正在阻碍着青年的成长,羁绊着少年的强大。当一些“热门图书”在销售榜上屡屡攀升,当大把钞票进入出版商和策划商的腰包时,谁想到了为青少年的未来买单?

  青 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