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文化交流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中外童书的差距在哪儿
印度“大篷车”驶进北展
中国贝宁 风光辉映
比利时王后的中医情结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助威世博
文化领域不宜过分市场化
欧洲新闻与传播学译著展示传媒理论新天地




 中国文化报 >  2010-01-28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外童书的差距在哪儿
  1月25日,由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和俄罗斯莫斯科国立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合作的经典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上演。图为中俄两国艺术家正在舞台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鲁金博 摄

  盘点去年年末的第五期“童书TOP10排行榜”,《和甘伯伯去游河》、《三只小猪》、《海底的秘密》、《在森林里》……国外童书又占了十之九成。尽管这个由《父母必读》杂志和红泥巴俱乐部推出的榜单不能代表和涵盖一切,但仍然为一个老话题扯出了新内容:近年来,抢滩中国的引进版童书是否还像以前那样垄断着市场的“半壁江山”?中外童书之争,“战况”有无新变化?

  有“一枝独秀”

  也有“分庭抗礼”

  1月17日,记者来到北京图书大厦,因为正值周末,青少年专区挤满了孩子和家长,人头攒动,格外热闹。

  在漫画专柜,几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各捧着一本国内漫画作者猫小乐的《阿衰》,正看得津津有味。“除了这个,你还看过什么国外的漫画书呢?”记者向其中一人发问。对此,那个男孩回答说,他从来不看外国漫画,因为“觉得不如中国的有意思”,而且“现在同学们都在看这个系列”。在现场展示的漫画类从书中,记者没有发现自己小时候常见的日本漫画《七龙珠》、《多啦A梦》等,看到的主要是国内作者的作品,而孩子们也会选择它们。

  通过对青少年专区各类专柜的大致调查可以看出:在青少年名著专柜,《格林童话》、《海底两万里》等外国名著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名著可算是平分秋色;在儿童文学专柜,情况也大抵如此,曹文轩、秦文君等国内儿童作家的图书,在上架数量、装帧等方面与国外作家都无甚差别,而且由于内容、语言上的“本土化”,似乎还更受欢迎;但是在偏于图绘的儿童故事专柜,则差不多被国外图书“一统天下”了:法国的《三个强盗》、瑞士的《森林大熊》、《鼹鼠兄弟》……除了《喜洋洋与灰太郎》,目光所及之处几乎全是引进版童书。

  就在不久之前,一套名为《可怕的科学》的引进版科普的出版,曾引发对“洋科普”挑战中式科普的讨论。有人指出,由于知识更新颖、更少说教、形式语言更灵活可读等特点,国外科普图书将占据更有利地位。不过,近来作出很大调整的中国科普书,在语言、形式、包装上似乎并不输于国外科普。在琳琅满目的少儿科普书籍中,记者也并未发现“洋科普”有很明显的竞争优势: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拒绝了妈妈为其购买《可怕的科学》的意图,因为“图片太吓人”,而王先生也为女儿选择了《少儿百科全书》而不是《德国少儿百科全书》,理由是后者“可能讲得不是中国的事儿”。

  实际差别很小

  引进版绘本更吃香

  据北京图书大厦二层销售部经理介绍,2009年度,引进版图书与国内原创图书呈现较为平衡的状态,各有自己的畅销图书。引进版的“哈利波特系列”、“冒险小虎队系列”、“鸡皮疙瘩系列”等,国内知名原创作家郑渊洁的“皮皮鲁与鲁西西系列”、“舒克与贝塔系列”,杨红樱“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系列”等,都深受青少年读者喜爱。他说,大多数引进版和本土图书之间的差别其实已经很小了,以科普图书为例,除了《可怕的科学》在出版形式上以单册定价的形式推出,内容、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基本类似。而且,他认为引进版童书虽然大多装帧设计精美、形式多样,但相对价格较高(这一点绘本类图书尤为明显)。而原创图书在价格方面比较适中,更适合国内读者需求。

  作为国内童书出版领域比较大型和权威的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09年共引进国外图书122种,其中绘本41种,知识启蒙45种,文学29种,卡通漫画7种。其中文学类,低幼科普类以及绘本图书销售业绩比较好。但是,其副总编也表示,少儿社一直坚持原创为主、引进为辅的出版原则,引进版一般只占全年出书品种的20%到25%之间。她说,就绘本以及图文并茂、适合低幼儿童阅读的科普作品来说,国外的童书品质的确比国内原创图书要好,其主要原因是国外已经有一大批成熟的绘本作者,而绘本这种创作形式在国内才刚刚兴起。但是文学类儿童读物、思想道德类读物、人文读物,与国外同类书相比,国内原创作品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共鸣,更能满足中国儿童的实际需要,因此也更具竞争力。

  占先不占先

  宣传促销是关键

  作为某知名文学刊物的编辑,带儿子来图书大厦买书的李女士对儿童图书的现状有更多的思考。她也不认为现在中外童书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她说,首先,现在孩子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接受能力非常强,在阅读国外童书时不会存在太多障碍;其次,相比国外童书,国内童书在绝大部分领域差距不大,至少这不会是影响购买的决定性因素。她认为孩子的选择更多是被潮流所影响,比如班里其他同学家里有什么书,现在班里的小朋友都看什么等,而这一点,又势必受到家长固有观念和市场宣传的影响。她指着墙上“丁丁系列”的宣传画笑称,本来她的儿子是想来买一套悬疑故事书的,但看到这个大幅宣传,又被吸引过去了。

  另外一家大型书店的销售人员也肯定了童书的促销力度在销售中起的重要作用。她说:“我没发现孩子和家长有什么明显的倾向性,出版什么我们就卖什么呗。”她表示,通过系列品种设置专人、专架陈列促销,打折促销,签名售书,新品首发仪式,现场互动讲座等促销方式,被促销图书销售额一般都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虽然说低幼读物、绘本方面还有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但在多方的扶植和努力下,国内图书近些年来发展速度很快,也存在着很大的成长空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其实,中外图书之争未必要分出真正的赢家,如何在对外开放、版权引进的大潮中站稳原创童书的脚跟,繁荣国内童书市场,才是我们所追求的。

  本报记者 陈 璐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