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文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特色文化和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而重庆图书馆是重庆市主要的文献信息收集交流和服务中心,也是重庆对外文化交流的窗口。自1947年建馆以来,历经6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今天的重庆图书馆馆舍面积已达5万平方米,员工210人,馆藏文献360多万册(件)。2007年6月,重庆图书馆新馆在沙坪坝区建成开放,建筑面积50381平方米,有阅览座位3000个,可每日接待读者5000到8000人,设计藏书量为600万册。新馆引入了高新技术,配备了大量的现代化设施,读者除可以借阅传统纸质文献外,还可以在图书馆参加各类培训、观看展览、听取高水平的学术报告等活动。经过两年多的运行,重庆图书馆新馆已经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日益成为服务重庆乃至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
近日,记者采访了重庆图书馆馆长任竞。
“一分钟办一个证”
2009年10月1日,重庆图书馆取消了多项收费,实现了全面免费开放,进一步降低了图书馆的门槛。去年国庆长假期间,重庆图书馆共接待读者51102人次,为2839位市民免费办理读者证,到馆读者数量比2008年同期增长27.1%,新证办理量翻了两番。媒体用“一分钟办一个证”来形容国庆期间读者大排长龙的盛况。重图免费开放后,有效地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效益,大大提升了图书馆在市民心中的地位。
2009年,重庆图书馆提出征集有条件的学校、单位和社区,建立一批图书流通点或分馆。截至11月30日,已建成图书流通点50个,全年向图书流通点借还书刊共计54次,书刊借还17765册次,办理读者借阅证179个。图书流通点将图书馆服务送进了机关、社区、学校、农民工宿舍、部队、监狱等,甚至将服务送到了主城区以外的几个区县,有力地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半径,增强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
重庆图书馆去年还编辑了6期《重庆图书馆向市领导推荐新书》和《文化信息参考》,共向重庆市领导及相关部门推荐新书180余册,市领导通过推荐书目借阅新书505册,比2008年增长336册。这些信息参考还及时通报了全国文化动态,为领导决策提供了服务。
西部第一家数字图书馆
2009年9月26日,重庆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成为西部地区第一家数字图书馆。广大读者只需免费申领一张数字读书卡即可检索到元数据1.7亿条。
重庆数字图书馆整合了国内十余家成熟的数据库资源,同时拥有展现重庆本土文化的特色资源库,并集合了重庆图书馆优势馆藏的民国文献数据库。数字图书馆开通后,数字资源使用量大大提高,2009年9月至11月,共有1万余人免费申领重庆数字图书馆数字读书卡,是2008年全年申领量的3倍,登录人数最多达到4500人次/天,是数字图书馆开通前的10倍。重庆数字图书馆的开通,全面提升了以物理形态存在的传统实体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并将服务的触角无限延伸到了世界各地。
重庆图书馆目前开通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慧科新闻、万方数据库等16个数字资源数据库,另有试用数据库13个。在自建数字资源方面,已建成8个资源库,其中民国文献数据库新增621.5GB。
擦亮“重图讲座”的品牌
重庆图书馆重视发挥社会公共信息空间的作用。1996年开办的“周末知识讲座”,如今已走过14个年头,至今累计讲座660余场,听众20余万人次,先后有400余位专家、学者、艺术家、政府官员走上这一讲坛,讲座内容涵盖了时事政治、经济生活、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等各个方面。
2009年,“重图讲座”推陈出新,形式更加立体生动,形成了“重庆大讲堂”、“社会与法律”、“科普”、“新中国记忆60年”、“重庆作家”、“重庆数字图书馆推广月”、“心理知识”、“1035读书乐”、“毛毛虫欢乐沙龙”9个系列的专题讲座,并与重庆作协、西南医院、重庆西西弗书店等深入合作,让各个领域的专家上台宣讲,走近民众。从2008年12月到2009年11月,重图共举办讲座67场,到场听众约为18300人次,读者反映热烈,讲座数次登上重庆电视台及各家平面媒体,且成为许多市民周末休闲学习的固定节目,擦亮了“重图讲座”的品牌。而新馆设立的两个设施先进的报告厅,也为开展学术研究、信息交流提供了更为理想的场所。
此外,重庆图书馆在去年还开展了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第二届重庆读书月、“唱读讲传”等一系列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做到了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亮点。传统的新书推荐活动坚持每月一期,全年共向读者推荐新书340种。宣传活动还发展出“书香浸润·美化生活”系列,为读者推荐衣食住行、贴近生活的优秀图书;“国学的天空”系列,向读者介绍支撑着中华5000年文化之魂的经史子集;紧扣时事推出了“心系汶川·512大地震一周年纪念书籍展”、“缅怀大师季羡林专架借阅”……全年参加图书馆各式活动的读者数以万计,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充分发挥出图书馆推动全民阅读,引导正确舆论的功能。
链接
重庆图书馆的前身是民国政府为纪念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47年设立的“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是当时中国仅有的五个国立图书馆之一。1950年更名为“国立西南人民图书馆”,1955年改名为“重庆市图书馆”,1987年定名“重庆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是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现有联合国资料20余万件。
本报记者 舒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