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艺 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当前戏剧忧思
《神话》
京剧《金锁记》
教给我们什么
我如何塑造刁德一




 中国文化报 >  2010-01-2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如何塑造刁德一

  “刁德一”,早已不单单是因为一个剧中人物而存在。了解、熟悉他的人,一定会不由得想起,那样一个年代产生的那样一种艺术形式。而我,就是因为这样的一个抹不去历史烙印的代名词,与这样的一个“反面人物”结下了“难解之缘”。

  1964年,我受命饰演刁德一。通过查阅大量历史背景的相关资料,分析、提炼这个特殊人物的典型元素,捕捉鲜活、细微的特质,我开始了对这样一个反面人物的塑造。

  《沙家浜》,来源于一个村庄的名字,位于江苏省常熟县阳澄湖畔,抗日战争时期,处于被日寇、伪“忠义救国军”盘踞的封锁线的枢纽地段,故事就发生在那里。剧情围绕女主人公阿庆嫂展开。这位春来茶馆的老板娘,实为我党的地下工作者,带领村民救治、掩护新四军伤员,以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周旋,利用敌人的内部矛盾掌握敌情,为驱逐日寇,消灭敌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整个剧情脉络的发展、推进,障碍、矛盾的设置、发生,几乎就是因为一个人物的出现,名为伪“忠义救国军”参谋长、实为投靠日方的特务刁德一。所以,这个反面人物,必须演好。

  全剧共10场戏,刁德一在5个场次中出现,且都是核心段落的重头戏。

  第三场“勾结”,刁德一出场亮相,与日军翻译官周仁生、土匪司令胡传魁的交流对话中,交代了刁德一的双重身份、成长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战争局势,日寇、伪“忠义救国军”之间的微妙关系;刁德一、胡传魁结伴返乡,代表着日寇、亲日派的势力,与反扫荡反日寇的新四军、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锋拉开了帷幕。善与恶、智与谋,环环相扣,演出了圈里圈外久为流传的戏中戏——“智斗”;交锋之后的僵持,刁德一处处设防,步步紧逼,掐断了为伤员运送粮食药品的路线;这样的层层封锁,逼迫阿庆嫂铤而走险,“授计”解围;恼羞成怒的刁德一,利用沙奶奶,再次试探阿庆嫂,引来沙奶奶充满阶级仇民族恨的“斥敌”,将戏推向了高潮;直至最后的“聚歼”,刁德一才完成了这个反面角色的任务。刁德一这个人物的塑造,必须与正面人物形成“锣鼓相当”“棋逢对手”的对峙,而且要做到恰如其分。

  如果一味地示弱,那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就会变成肤浅无味的周旋。如果相反,无疑又会有“抢戏”之嫌。所以,刁德一这个人物存在的重要性,就在于他就是那个“恰如其分”的对手。如果说,阿庆嫂“这个女人不寻常”,那么,刁德一这个人物也着实不简单。一个是智慧沉着的我党地下党员,一个是在日本受训多年的高级特务;一个“察言观色把他防”,一个“旁敲侧击将她访”;类似的唱段台词不仅描绘了正反两方针尖对麦芒式的交锋,也对我所塑造的人物给予了形象而直观的定位。

  要演好这个人物,首先要给予客观准确的认识。最初,刁德一是由小花脸扮演的,理解肤浅,且形式脸谱化。就我本人而言,不愿意简单地将其演绎成一个反动派。

  刁德一,从意识、信仰上,背叛了民族和正义,具有“两栖”的政治身份。但除此之外,我们也不能忽略,他还是沙家浜的财主刁老太爷的公子,多年留洋日本学习,举手投足,不乏文化气息;又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城府极深,寡言内敛,多疑谨慎。这,就是我“认识”的刁德一,一个阴险狡诈,又颇具男人魅力的反面人物。所以,成功塑造这样一个立体丰满的角色,需要做的功课很多。服装上,军装之外,还需要穿长衫。从未穿过的服饰,还要驾驭得习惯自如,怎么办?练,这让我想起了金山主演的一部反映“二七大罢工”的电影。回忆他在剧中甩围巾的动作、穿长衫的样子和神态,学习借鉴,为我所用。其次,为了突出正面人物,在化装上采取“破脸”的方法,在眉骨间设计刀疤。再次,唱段上也要大量缩减,并安排大量的念白来代替。最考验演员功力的环节,还是如何外化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选择了用“眼神”来表达。特别是“智斗”一场,来到春来茶馆的刁德一,四处查看着这个四通八达的环境,满心的猜忌、满眼的质疑,他的眼神,绝不仅仅是阴险狡诈,这种眼神,必须有一针见血的判断力,同时还要蒙上一层沉着冷静、亲和友善的掩饰。

  通过《沙家浜》,我想说的是,要完成一部经得住推敲、让观众念念不忘的戏,不是简单的事。从该戏的原型《芦荡火种》到《沙家浜》,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这是在党的直接关怀指示下,领导、专业工作者和群众三结合的结果。记得当初,为了让我们观摩和学习,毛泽东主席把上海的沪剧《芦荡火种》调到北京来演出。第三场“勾结”,为了解决上下场的烦琐,加快节奏,周恩来总理建议,这是一场承上启下的戏,要设简单的布景道具,而且用收光直接结束。“智斗”中,刁德一的一句唱词“我佩服你沉着镇静有胆量”就是由郭沫若先生改正的。当然,我们的专业工作者功不可没,包括汪曾祺、杨毓珉执笔的改编群体,李慕良、陆松龄等音乐、唱腔设计群体,我本人还担任唱腔设计组的副组长。在《沙家浜》剧中,特别是和我演对手戏的赵燕侠,将阿庆嫂这个人物塑造得很成功,很有光彩。所以,《沙家浜》是一部由优秀的集体创作的优秀剧目,它考验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专业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积淀。

  作为《沙家浜》的一员,我始终坚持着这样的原则:演好戏,全力塑造好这个反面人物,完成衬托正面人物的艺术任务。需要的时候,要做出让步,甚至是付出牺牲。特别是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反面人物都不允许谢幕的时代,我的原则也丝毫没有动摇过,因为,对我而言,没有比“艺术需求”更高的信仰!无论戏的分量多轻多重,无论所塑造的人物是正面还是反面,都要以最高的热情投入,去完成每一次艺术创作。我坚定地认为,这是作为一个演员必备的素质,也是一个演员做人必备的品德。

  (摘自《薪火相传三十年》)

  马长礼 口述 段 昕 整理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