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公共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要做西部的文化高地
浙江分中心:浙文化数字化展示平台
北京文化志愿者送“福”下乡
吉林民间美术精品“寅虎迎春”
浙江台州:送文化科技下乡
山东聊城:大学生组“非遗”实践小分队
村村闻弦歌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1-28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村村闻弦歌
——江西省大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郁鑫鹏 驻江西记者 柯中华

  根据国家规划,2010年年底前,全国乡乡都要建成综合文化站。

  2008年年底,江西省1292个乡镇的综合文化站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规划。2009年,江西省按计划完成了368个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大部分文化站已开始投入使用。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得怎么样,建站之后乡村文化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带着一系列的疑问,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江西省一些县区进行采访。

  文化站改变农民生活

  1月6日下午,在龙南县里仁镇综合文化站的一楼排练厅,记者看到这样一幕景象:里仁镇新里村56岁的农民陈长娣,背着16个月大的孙子,与8位年龄相仿的大妈认真地排练着客家舞蹈《锦绣龙南》,孙子则在柔和的弦乐和奶奶轻快的舞步中睡得很甜。

  看着新的文化站就要建到家门口,在一帮大妈的“怂恿”下,陈长娣带着锻炼身体、打发时间的目的加入了里仁镇农民艺术团。没想到一进艺术团便喜欢上了唱歌、跳舞,几个月后她就完成了从“台下看”到“台上演”的角色转变。去年12月,她还到全南、定南等外县演出了5场,并且每场能赚几十块钱。

  “我一个几十年没离开县城的农村妇女,年纪一大把还能上台演戏,还能到外面见世面,是文化站改变了我。”陈长娣高兴地说。

  “里面可以免费上网查信息,可以免费看书,可以免费看电影,还可以……”1月8日,在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综合文化站门口,该镇蒋家村村民蒋力斌一口气把许多免费文化服务说给记者听。镇图书馆窗明几净,崭新的铁书架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图书。“大约有1万册图书,但很缺新书。”工作人员说。记者还看到,这里阅览室、电脑室、培训室、排练厅、健身室、电影室齐全,每一个功能室都张贴了近期、长期工作计划。

  按规定,乡镇综合文化站站舍面积应不少于300平方米,具有图书阅读、广播影视、宣传教育、文体表演、科技培训等多项功能,并配备专职人员管理。记者所到的10处综合文化站均超过300平方米,最大的有1430平方米,均达到建设标准。

  龙飞狮舞歌飞扬,说学逗唱乐开怀……如今,江西省各乡镇文化站建筑风格现代时尚,宽敞明亮,站内各项文化、娱乐、健身设施齐全,吸引着乡镇、农村的群众涌向这里,开始唱歌、读书、健身等崭新的生活。

  国家财政“孵化”民生工程

  渝水区罗坊镇综合文化站肖新华在基层文化站工作了近20年,他清楚地记得,刚进入文化站时,文化站经常组织看电影、文艺下乡等各种文体活动,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慢慢地,文化站的经费、人员越来越少,到后来站舍也被改作他用,这几年文化站借渝水区罗坊法庭的一间40平方米的房间办公,文化站也只剩下图书借阅的功能了,而且图书少且旧。

  为巩固农村基层文化阵地,近年来国家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步骤地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十五”期间,国家已经完成县级网的建设,实现了“县县有两馆”(图书馆、文化馆),“十一五”期间,国家目标是“乡乡都有文化站”,并在2009年启动了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江西纳入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建设规划的乡镇综合文化站1292个,中央将补助资金19824万元。据悉,“十二五”期间,国家建设目标是“村村有文化室”。

  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玉英向记者介绍说: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给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万元的配套建设经费,另外还给每个文化站5万元添置设备的经费。这样算来,国家和省里将给综合文化站建设总投入约4亿元。目前,江西省已按计划建成了36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

  4亿元撬动基层投入

  江西龙南县的许多乡镇、乡村都在开展围屋旅游,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于是乡镇有关部门、村委会从旅游盈利款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文化站的建设。如里仁镇除获得国家、省里34万元外,县里、镇里还投入了130万元。记者从龙南县文化局了解到,目前该县已建的9个综合文化站,每个站筹措资金平均在60多万元。

  中央、省级财政的投入,带动了基层各方对文化投入的热情。据统计,江西省在建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项目建设地方投资超过24万元的有257个,占69.8%,其中投资60万元以上的有12个。在建设过程中,新余市文化局对能提前保质完工的文化站,每个站还奖励2万元。据悉,南昌县还有民营资金参与了文化站的建设。业内人士分析,4亿元将撬动地方各级财政和社会资金的投入不少于10亿元,这笔经费将有力推动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

  亟待建立文化站长效管理机制

  为了给基层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食粮”,各地在管理使用文化站上有不少做法。龙南县面向全国招聘,为全县17个乡镇均配备大学生文化站长,这些站长的编制得到解决的同时还享受县里股级干部待遇。该县桃江乡将临近县城沿河的10里竹林开发成文化站的户外活动场所,站长徐微是刚刚招聘来的女大学生,听说记者要考验考验她,她大方地与窑头村农民剧团团长陈科发对起了客家山歌。

  上高县农村“一村一品”文化活动特色鲜明,乡镇文化站在打造“一村一品”文化活动中起着排头兵、引导者的作用。记者在该县泗溪镇文化站看到,整个文化站的墙面挂满了农民的版画作品,文化站还专门开辟了农民版画的创作室。据悉,泗溪镇文化站站长毛铁一是镇里的宣传委员,副科级干部,这对推动文化站开展工作也是一种推动。

  看着崭新的综合文化站拔地而起,不少文化站长既喜又忧。抚州黎川某乡的一位文化站长告诉记者,去年他通过私人关系让一家企业冠名搞了一场全乡篮球赛,但今年要搞活动他不知道到哪里“讨钱”。这位文化站长说出了大部分文化站艰难生存的事实,像一些离县城远、经济又不发达的乡镇,文化站市场运作搞文化活动确实有难度。

  应该说,在乡镇综合文化站硬件建设上,各地呈现出领导重视、认真组织、精心施工、进展顺利的良好势头,但有些基层政府对建立文化站的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积极主动地建立起来,仍是在“等、靠、要”新政策和上级拨款。而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文化站,站长们忧虑的是,文化站队伍能否解决编制,文化站经费是否有保障。这些问题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着力解决,以避免乡镇综合文化站出现有站、没人、没活动的“空壳现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