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周志军)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侵害。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给中小学生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途径,但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和有害信息也借机传播,对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有效抵制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小学生的侵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知指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的指导,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指导各地中小学校利用品德课、信息课及校会、班会等,集中开展对中小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组织学生通过开展绿色上网承诺等活动,自觉践行《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行为,教育学生拒绝使用侮辱性、猥琐性、攻击性语言,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慎交网友,懂得在网络环境下维护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
通知中对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提议,鼓励中小学生在使用互联网和手机过程中,遇有不良网站链接和不良信息特别是淫秽色情信息传播时,及时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