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非 遗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咸阳古城又闻秦汉战鼓声
朝鲜族老人的六十寿宴
皖南皮影戏得到数字化保存
广西将开建100个“非遗”专题场馆
沈阳市级传承人领取专项补助金
手扎灯笼恐失传 七旬老人仍坚持
宁夏保护“花儿”三部曲
滑竿抬幺妹 浪漫传千年




 中国文化报 >  2010-01-29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南皮影戏得到数字化保存

  据新华社消息 (记者朱青)日前,一家专门收藏和保存皖南皮影戏文物及作品的民间皮影戏博物馆在安徽省宣城市水东镇开放。由中国美术学院设立的中国数字皮影戏博物馆前来对皖南皮影戏的现存品进行了图像采集工作,对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和保存。

  皖南皮影戏博物馆是一家由当地农民何泽华自费开办的民间博物馆,何泽华是皖南皮影戏唯一传承人。何泽华介绍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皮影制作和表演艺人,但皖南皮影戏不大为外界所关注。他用多年积蓄约70万元建了博物馆,收藏了清代、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时期流传下来各式各样皮影万余件。

  皖南皮影戏又被称为“太平戏”,反映了民间驱邪避灾、祈求太平的美好愿望。何泽华说,皖南皮影戏起源于安徽省宣城市,它是400年前皖南发生瘟疫时,由湖北移民带入演唱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中国皮影戏南方流派中颇具特色的一支。

  据前来进行采集工作的中国数字皮影博物馆馆长彭建波介绍,他们之前曾数次前来采集皖南皮影戏资料。目前,由于皮影戏老艺人的相继谢世和演出市场的萎缩,皖南皮影戏面临着传承困境和消亡危险,对于目前存在的资料和文物的抢救和保存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