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文彪
近日,某网站出现一篇名为《令我十分震惊的任命公示》的帖子。发帖人称,今年2月初,山东省新泰市(县级市)新提拔6名副局长,1名法院副院长,其中有6人是“80后”,最年轻的只有23岁。2月20日下午,新泰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回应称,这次领导干部的提拔符合相关规定。
政府与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年轻并非就不能被提拔为领导干部,但前提是此人应该具有担任领导干部的相应工作能力。但是新泰市此次拟任用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的7名人员中,最年轻者在2008年8月30日才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政府部门工作,工作时间不足2年;有6人是“80后”,工作年限普遍仅有数年,工作经验显然不足以胜任单位领导职务。而且此次拟任用担任副局级领导干部的7人,其原有职务多为办事员、书记员、科员等基层职务,都没有担任单位部门负责人的经验,直接担任单位负责人,显然缺乏必要的领导工作历练,能否负责单位的全面工作,不能不让人怀疑。
更为重要的是,尽管当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一般要经过考试等程序,其中依然存在着不小的运作空间。如在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的面试环节,就容易出现打人情分、关系分的现象,使笔试成绩不高的人员有可能最终胜出,得到提拔任用。据了解,此次该市拟提拔为副局长的王然,参加选拔考试的笔试成绩为64.83分、面试成绩为86.00分;其2008年参加公务员考试的笔试成绩为52.8分、面试成绩为79.2分。两次考试的面试成绩都远高于笔试成绩,这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选拔考试中的面试成绩含有水分,已经影响到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正性。
在当前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依然难以完全杜绝干扰与舞弊的情形下,部分网友所建议的公开拟提拔人员的家庭成员情况,无疑是在更大程度上确保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公正性的一个好办法。如果能如网友所建议那样在公示拟任用人员名单的同时一并公布群众有异议的家庭成员关系,一切均被置于阳光之下,相信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中的舞弊行为会大为减少。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透明才能最大限度地防范不公与腐败出现,同时也才能使领导干部提拔任用工作受到质疑的情况减少乃至消失,维护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与此同时,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还应加大群众监督力度以及考评的权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应将群众纳入其中,选拔考试、面试环节可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但是当前大多数地方的领导干部选拔工作均由少数官员主导,面试打分也由少数人员封闭式进行,广大人民群众被排斥在领导干部选拔工作外。这无疑为领导干部选拔工作中出现有损公正与廉洁的行为制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