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民生有保障
促进和谐达小康
江苏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三年奋战结硕果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和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从2006年开始,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并将之列为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实事工程。作为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责任部门,江苏省文化厅党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全厅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厅之力加以推进。3年来,在全省各级文化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成果显著,全省新建、改扩建乡镇文化站446个,全面解决了乡镇文化站无房和面积不达标问题。随着3年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全面完成,全省乡镇(街道)文化站基础设施面积从“十五”期末的108.4万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年底的154.6万平方米,增长42.6%,文化站站均面积达到1125平方米,至2008年底,全省基本实现乡乡镇镇有文化站的建设目标。3年间,省级财政共下拨专项扶持资金9180万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建设资金2.97亿元。
作为省委、省政府农村十大工程和新五件实事之一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自启动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县和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各级文化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文化厅、财政厅3年建设规划的要求,切实把文化站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规划,并在资金上给予积极扶持,对涉及文化站建设的立项、征地、拆迁以及建设费用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省文化厅也将此项工作放在全厅工作的重要位置,厅长章剑华在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对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厅领导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检查指导乡镇文化站建设。省文化厅多次召开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制定下发了《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保证建设工程有章可循、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到位。
为了保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顺利推进,省文化厅与财政厅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保驾护航:一是设立省级专项扶持资金,对新建和改扩建的乡镇文化站给予资金扶持。二是与有建设任务的县政府领导签订建设责任书,确保按时完成工程目标任务。三是建立挂钩联系点制度,厅机关处室和有关直属单位均负责挂钩联系一个市,明确职责分工,责任到人,对乡镇文化站建设全过程进行督察和指导。四是建立了建设进展情况周报制度,通过媒体及时公布,加强宣传督察,以点带面,通过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五是加强培训,明确任务,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推动新建乡镇文化站创新发展。
面对建设好、管理好、长期运行好乡镇文化站的重要课题和任务,省文化厅及时总结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不断加强对乡镇文化站的考核力度。要求新建文化站必须设置图书阅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培训、体育和老年、青少年活动等公益性活动项目,加强目标责任考核。至2009年年底,全省乡镇文化站达标率达99.3%。一大批设施领先、功能齐全的文化站,开始以优良的服务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实施以来,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各级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09年年初,江苏省文化厅制订了“农村文化繁荣计划”,策划推出了乡镇文化站建设成果巩固年系列活动,提出进一步巩固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成果,继续实施重点文化惠民项目,进一步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继续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2010年,在全省文化局长会议上,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作出了“着力改善文化民生”的工作部署。围绕“率先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两个率先”目标,江苏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正策马扬鞭,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文化强省建设的华彩篇章
王 炜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与任务,也是我国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作重点。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是文化惠民、文化民生的重要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党中央在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要全面提高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让先进文化在农村深深扎根并开花结果,农村基层文化站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依托于乡镇文化站的主阵地,形式多样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可以充分发挥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有利于凝聚干部和群众的力量,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周密部署下,自2006年开始,江苏全面启动实施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全省各级文化和财政部门切实把乡镇文化站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落实责任,扎实推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掀起了一次次乡镇文化站建设新高潮,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圆满完成。实践证明,3年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大幅加快了江苏乡镇文化站建设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得江苏乡镇文化站建设跃上了新的台阶,走在了全国前列。
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率先实施,充分反映了江苏省委、省政府对于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深刻理解、高度认识与积极行动。江苏省于2006年提出了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而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事业繁荣强盛、文化服务网络健全。江苏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率先实施与圆满完成,符合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方向,有利于促进江苏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书写了文化强省建设的华彩篇章。
在抓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同时,江苏积极推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延伸。从2006年开始,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每年2800万元,用于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3年共送书195.6万册,送戏8159场,送电影34.3万场,基本解决了我省农民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的问题,极大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2006年4月5日,江苏省召开全省农村新五件实事工作会议,印发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村新五件实事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同年,出台了《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办发【2005】2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农村文化建设工程被列入省委、省政府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和新五件实事。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2006年起,省文化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启动了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3年来,在各级文化和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顺利推进,成果显著,全省新建、改扩建达标乡镇文化站446个,基本实现“乡乡镇镇有文化站”的目标。
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自启动以来,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对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高度关注,多次到现场调研指导工作。文化部领导多次到江苏现场调研指导,对江苏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让广大工程建设者备受鼓舞。
江苏在全国率先全面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的做法,得到国家文化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文化部领导多次到江苏调研指导,对江苏率先在全省范围组织实施达标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给予了高度赞扬。
2010年1月10日至12日,江苏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工程成果展在南京图书馆展览大厅隆重开展。展览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全省各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成就以及乡镇文化站的新面貌。展览期间,前往参观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展览受到了省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与欢迎。
近年来,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全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健全,农村文化活动日趋丰富,节庆文化、特色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繁荣、活跃,使全省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目前,江苏有“全国文化先进县”42个,在全国名列第一;分布在全省县乡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有65个,总数亦在全国名列前茅。
农村文化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强调:“繁荣文化事业政府投入要到位,发展文化产业体制改革要到位。”江苏建立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近年来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增幅高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可以坚信,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文化部门为农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全省农村文化队伍的不断壮大,江苏农村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正在到来。
多年来,省文化厅多次举办省“五星工程奖”评奖活动。2007年,省文化厅还专门举办了全省群众文化新作大赛“新农村”专场,涌现出的新作——张家港市的小锡剧《吴二赖讨田》、徐州市的徐州琴书《一个女人三个娘》等,在之后的全国第14届群众文化政府最高奖——“群星奖”中荣获大奖。
小锡剧《吴二赖讨田》剧照
省文化厅通过连续开展省“特色文化之乡、团队、家庭、标兵”评选活动,发现和培育了一大批农村特色文化艺术。在文化部命名的全省65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有39个在乡镇农村;在省“特色文化之乡”中,农村乡镇也占了绝大部分。南京六合区冶山镇的农民画、盐城盐都区义丰镇的龙舞、泗洪县天岗湖乡的锣鼓、姜堰市溱潼镇的会船、常熟市古里镇的山歌等,均成为我省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代表。
卓有成效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与丰富活跃创造了有利条件。全省各地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自办文化更加活跃,灯会、花会、庙会、文艺演出等活动丰富多彩。
本版文图:谷峰、官天涛、吉龙生
组稿:王炜
新农村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为了使新建文化站能长效运行,省文化厅在抓紧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了对全省农村文化干部的培训。自2006年开始,设立专项资金,用3年时间,分期分批对全省1039个乡镇和106个县(市、区)的文艺骨干进行轮训。3年来,已成功举办15期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和4期文艺骨干培训班,共有1020名文化站长和262名文艺骨干参加了培训,为建立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用得上的农村基层文化干部和文艺骨干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2009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的部署,推进“农村文化工程”建设,省文化厅适时提出了在全省推进“农村文化繁荣计划”,深入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成果巩固年系列活动,采取6项举措巩固建设成果。4月中旬至5月上旬,组织4个督导组,通过听汇报、查资料、看现场等多种方式,对省财政扶持的10个市236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和运行情况进行了抽查,并下发督导通报。督察发现,列入省政府实事工程的新建乡镇文化站,大部分运行情况良好;个别地区的个别文化站因建设规模等因素还未全面开放的,已由乡政府作出年内全面到位的书面承诺。新建文化站各功能室都能按要求开展文化服务和文娱活动,乡镇文化站的主阵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