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南方艺苑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旧 事
  标题导航
刘兴范:在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




 中国文化报 >  2010-03-01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兴范:在艺术道路上辛勤耕耘
(本报资料图片)
  刘兴范在指导学生排练舞蹈
  (本报资料图片)

  他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虽已年近半百,却依然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气质;他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艺术足迹遍布南北;他致力于舞台艺术创作,多次获得各类国家级嘉奖;他10年前便被《人民日报》等媒体争相报道;他的艺术才华先后被“伯乐”们相中,最终选择了创业之都深圳。他兢兢业业,怀着一颗单纯的心,坚守他的艺术梦想,用真性情谱写他的艺术乐章。他就是现任深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刘兴范,一个执著坚定地行走在艺术道路上的追梦者。

  记者试图走近这个满怀理想与抱负的艺术家,感受到的是一股强大的艺术感染力:真正的艺术家从来不会以一个高姿态示人。

  刘兴范不是空谈艺术梦想,他是个切切实实做事的人。如今的深圳群艺馆,在全国颇负盛名,刘兴范功不可没。从山西调往深圳群艺馆的8年来,刘兴范身体力行,将深圳群艺馆推向了全国的前端位置,也将他的艺术之路走得更远。

  本报实习记者 刘 欣

  ★1986年

  主演独舞《再见吧,妈妈》,代表山西省政府赴老山前线演出,两次荣立一等功;舞蹈《母与子》参加全国首届舞蹈比赛获奖。

  ★1987年

  主演系列舞蹈《黄河儿女情》,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

  ★1990年

  创作《金秋鼓》,获央视联欢晚会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歌舞节目第一名;主演《黄河一方土》获上海国际艺术节花冠大奖,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创作《拜大年》,访问我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被选为优秀剧目载誉而归。

  ★1997年

  创作《复活》,参加该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1999年

  参加中央电视台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大道行》大型歌舞晚会的创作和舞蹈总监工作。

  ★2000年

  创作《守望桑田》,获第十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称号。创作《傲雪花红》,获文化部文华编导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舞剧“荷花奖”银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2001年

  作为优秀艺术人才调入深圳市文化局。创作《源》获得深圳市“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望乡》获“广东省舞蹈大赛”金奖。

  负责深圳市纪念建党80周年大型群众歌会总导演。

  ★2002年

  主持创作大型文体表演《广东步步高》,参加广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开幕式。

  ★2003年

  创作《秋水伊人》、《船桨女人》,获得“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船桨女人》获广东省文化艺术精品奖。应广东省文化厅邀请为广东省第八届艺术节做专家评委。

  担任“七一”大型电视晚会《鲜红的旗帜》总导演。

  ★2004年

  担任新中国成立55周年大型歌会《祝福祖国》和首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开幕式《大芬画意》总导演。

  ★2006年

  担任世界牙科联盟年会开幕式及迎国际大体联评估组专场文艺晚会《魅力中国·激情深圳》总导演。

  刘兴范主要作品及导演活动

  相关链接

  在舞蹈界崭露头角

  青年时期的刘兴范就显现出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曾是山西最年轻的一级舞蹈编导。1978年,刘兴范自山西省艺校舞蹈专业毕业后被分配至山西省歌舞剧院工作。1991年,刘兴范考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在校期间他创编的双人舞《青梅竹马》获中直团体舞蹈大赛新人新作奖。1993年刘兴范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回山西省歌舞剧院,他创作的三人舞《复活》荣获文化部主办的第六届群星奖舞蹈大赛金奖第一名。

  对于刘兴范来说,1987年是个转折点,是他艺术创作充沛的一年。这一年,他迎来了创作的高峰期,也使得他在中国舞蹈界崭露头角。是年,他参加了山西省歌舞剧院继《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之后的又一部舞蹈诗《黄河水长流》的创作,在其中担任了《序》、《冰河开》、《大红帆》和《摇啊摇》等章节的编导,在北京民族宫剧场演出时,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而他编创的另一个舞蹈《冰河开》,又使观众感受到“黄河歌舞”带来的新的兴奋。那种在春天的生机勃发,在寒冬之后渴望新生的强烈欲望,被刘兴范极为粗犷地再现在舞台上,使人们在观赏时感受到北方艺术并带有西北部风格的豪放之美。刘兴范后来因《黄河水长流》的创作而荣获了文化部颁发的文华编导奖。这一奖项对于刘兴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动力。

  1998年,山西省歌舞剧院在创作演出了《黄河三部曲》之后,面临着突破风格的困扰。这种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多地应该属于年轻人。作为山西年轻一代舞蹈编导的代表,这一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刘兴范的肩上。刘兴范经过几年的锤炼后,创作激情不仅没有消减,反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愈加旺盛。他对生活的认识随着阅历的丰富在一步步地加深,他心中的“话语”迫切需要用他最擅长的形式——舞蹈去表达。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题材,用刘胡兰的故事来表达内心深处对于生与死的体会,对青春的怜惜,对于短暂人生中生命意义的重新认识。他把这一切熔铸在了他的舞剧中。他与几位年轻人共同创作了山西省50年来第一部大型舞剧《傲雪花红》。在太原,尤其在北京的演出,看过舞剧的观众和专家都认为,舞剧非常成功,令人惊喜。

  《傲雪花红》获得了多项殊荣:文化部文华编导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舞剧“荷花奖银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这一年是2000年,也是刘兴范艺术成就得到最高肯定、最丰富的一年。除《傲雪花红》外,他的另一部作品《守望桑田》获得了第十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同时,他也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刘兴范,汉族,1961年4月出生,天津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教育专业,国家一级编导。

  现任深圳市政协委员、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深圳市群众艺术馆馆长、深圳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艺术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群众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0年被中宣部、文化部、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青年艺术家称号,2006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授予深圳市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认定为深圳市地方级高层次专业人才。

  刘兴范简介

  刘兴范选择深圳群艺馆,绝非巧合。在此之前,刘兴范曾三度来深圳。第一次是应邀讲学,第二次是担任大赛的评委,第三次是为深圳编导作品《守望桑田》。可以说,他杰出的艺术才华为他的深圳家园奠定了殷实的基础。

  2001年,刘兴范作为优秀人才正式受到深圳方面邀请,调入深圳市文化局,担任深圳群艺馆副馆长,于2007年担任群艺馆馆长。“当时北京也向我发出了邀请,因为喜欢深圳这个城市的创业气质,我放弃了北京副师级的军衔,来到了这座可以成就梦想的城市。”刘兴范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插曲,调令下来后,山西那边不愿意他调离,他成了深圳唯一一个有所花费从山西调来的人。

  自从调入深圳市文化局工作后,刘兴范先后为深圳导演了大大小小80多台晚会。2007年全面接管深圳群艺馆工作以来,刘兴范更是不负众望。深圳群艺馆在他的带领下,渐渐成为全国品牌,打造了全国仅有、不可复制的模式和样式,在全国群众文化工作中起到了一个示范性作用,成为许多内地城市群文工作的领头羊。

  深圳群艺馆最出色的要属公益性活动的开展。刘兴范带领群艺馆创办“老年艺术大学”,普及和培养少儿艺术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免费艺术培训活动的开展,并举办艺术讲座、学员作品展览、汇报交流演出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学员艺术水平,使公益性培训活动跃上新的台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8年11月,刘兴范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全国文化馆工作会议,并作了题为《大力发展免费培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言,介绍了群艺馆免费培训的运作模式和取得的成绩,受到了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的点名表扬及100多位与会同行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艺术要抓精品,抓创作。”在舞台艺术精品的打造上,刘兴范要求严格,他强调狠抓实抓,使群艺馆创作人员获市级以上奖项的精品创作达60多项,为深圳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2007年9月,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群艺馆正式挂牌成立,刘兴范兼任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两年来,他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骨干队伍,开展普查、申报、抢救珍贵遗产工作,并建立深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对推动深圳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刘兴范在深圳群艺馆一干就是8年。8年来,他恪守着“做人堂堂正正,做戏认认真真”的原则,身先士卒,将群艺馆的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群艺馆一干就是8年

  ★1987年:《黄河儿女情》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89年:《黄河一方土》获文化部文华新剧目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1996年:《复活》获第六届群星奖金奖第一名。

  

  ★1997年:《黄河水长流》获文化部文华编导奖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00年:《守望桑田》获第十届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2000年:《傲雪花红》获文化部文华编导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舞剧“荷花奖”银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优秀剧目奖。

  

  ★2001年:《源》、《望乡》分别获深圳市“鹏城金秋”艺术节和“广东省舞蹈大赛”金奖。

  

  ★2003年:《秋水伊人》、《船桨女人》分别获“鹏城金秋”艺术节金奖;《船桨女人》获广东省文化艺术精品奖。

  

  ★2005年:《祝福祖国》获深圳市文化创新特等奖。

  

  ★2007年:参与编导的《在城市的某个角落》获全国群星奖大奖和创作奖。

  

  ★2008年:参与总导演的舞剧《大围屋》获得广东省第十届艺术节音乐舞蹈类一等奖。

  刘兴范主要获奖作品

  艺术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一个个实际创作的作品中,更重要的是给生活带来的影响与个人气质的熏陶和培养。生活中的刘兴范,总也离不开艺术,他身上散发着一种直率单纯的艺术气息。

  “我是一个不易满足、有理想和抱负的人”,刘兴范坦言,他虽然多年耕耘在艺术领域,也获得过众多荣誉,但深感个人能量只发挥了50%,他想在艺术上更上一个高峰,在群文工作以及面向大众的服务上迈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个人艺术造诣没有发挥到极致,无形中也是一种损失。”刘兴范觉得,支持他完成梦想的力度还不够。“平台不够大”,他希望得到政策的更多支持。“只有使支持的力度成为文化艺术扩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才能使人才把劲儿使在刀刃上。”刘兴范说,“深圳是个叫喊缺乏人才却又浪费人才的地方,这个现象很严重。”

  艺术创作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可以磨出奇异的光彩”,刘兴范对艺术有着非常感性的认识,在他看来,艺术的崇高境界在于“出情”,将人的真实情感真正地挖掘出来。“我是个凭本事吃饭的人,宁可丢掉一切,不做损人格的事情,人格高于一切。”刘兴范说,他是个真性情的人,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率真而富于激情。

  谈及今后的发展,刘兴范希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深圳的公益性活动做更多更大的贡献,专业艺术创作上出更多的精品;在群艺馆的框架下,出更多的作品,发展新的运作模式”。

  他有使不完的劲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