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国际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中阿大规模文化交流的良好开端
不可轻信的承诺
柬埔寨国王当选法兰西文学院外籍合作院士
澳大利亚当选外籍儿童最佳成长地
迪士尼筹拍泰卢固语“史诗大片”
东欧国家高调亮相柏林国际旅游博览会
“博洛尼亚进程”十年风雨不断




 中国文化报 >  2010-03-16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欧洲高教改革屡遭学生抗议
“博洛尼亚进程”十年风雨不断

  陈 璐 编译

  “签约国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将获得其他签约国家的承认”“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在其他国家申请学习硕士课程或者寻找就业机会”……“博洛尼亚进程”计划在2010年实现的这些目标,听起来实在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美好情景。3月11日,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匈牙利和奥地利分别在首都布达佩斯和维也纳举行纪念“博洛尼亚进程”10周年会议。然而就在当天下午,奥地利上千名大学生聚集在维也纳市区举行大规模示威,抗议这项旨在推动欧洲高等教育改革的计划。

  “博洛尼亚进程”开局良好

  1999年,欧洲29个国家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签署了《博洛尼亚宣言》,标志着“博洛尼亚进程”的正式启动。宣言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容易理解以及可以比较的学位体系;建立一个以两阶段模式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建立一种学分累积和转换的机制(欧洲学分转换与累积系统);促进师生和学术人员流动,克服学分转换的障碍;保证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促进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合作。

  作为一个关于欧洲高教改革的计划,“博洛尼亚进程”的目标是整合欧洲的高教资源、消除各欧洲国家之间学生流动的障碍、确定欧洲范围内的高等教育系统的共同框架、提高欧洲高等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吸引力,进而为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和实现欧洲高教和科技一体化进程做出贡献。在博洛尼亚会议召开后的10年中,奥地利、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匈牙利、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英国、德国、希腊、荷兰、西班牙、土耳其等46个国家也加入了这个行动计划。

  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评估报告,各签约国家基本能够根据《博洛尼亚宣言》的内容要求采取措施改进国内教育体制、完善教育设施、建立教育机构。而就这10年来的实施情况来看,各国取得的效果也还是比较好的——西班牙政府和高校积极采取措施,跟随“博洛尼亚进程”展开了一场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如主动为学生提供文凭说明书,力图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等;芬兰、丹麦引入作为“博洛尼亚进程”主要组成部分的质量评估体系,根据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大学质量评估与管理。尽管教育机构规模较小,但其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都能够稳居世界前列;欧洲高教政策的转变甚至引起了大洋彼岸的关注,美国的3个州也于去年启动了“Tuning USA”项目,目的是将“博洛尼亚进程”的最佳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体制。

  学生利益受损频发抗议

  由此可见,无论从目标还是实施状况上,包括多年来专家学者的研究论证,“博洛尼亚进程”看起来都是个挺靠谱的计划。但是,诸多因素使得它一直以来遭到不少高校学生的反对。

  2008年5月,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超过4000名学生聚集到萨格勒布大学校长办公室和教育部,表达他们对“博洛尼亚进程”的不满。“博洛尼亚进程”让匈牙利传统的教育系统发生了变化,但2009年,就业困难等问题使得布达佩斯的不少学生和教授展开讨论,对其是否适合匈牙利进行质疑;2009年11月,几百名学生占据了瑞士伯尔尼大学的礼堂,抗议“博洛尼亚进程”。由于商业赞助的倾斜,尤其是增加学费的呼声出现以后,北欧大学应用教育专业的课程越来越多。学生们认为,学制上的缩短和商业化倾向让大学教育越来越不像“教育”,而公共教育系统也似乎不再为民众服务。

  奥地利高校学生的抗议行动并非首次。去年10月,奥地利和德国就因此爆发过一次声势浩大的学生运动,以至于有媒体发表评论说:博洛尼亚不适合奥地利和德国人的口味。德国大学生和一些学者对“博洛尼亚进程”在欧洲高等教育区推行的“三段式高等教育体制”多有抱怨,认为传统的4至5年的本科学制被压缩成3年的课程,且要接受严格苛刻的考查,这让他们疲于奔命,难以像以前那样广泛学习知识、发挥出创造性。同时他们还质疑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学费增高、投资不足、就业市场低迷等问题,认为过分的市场化偏离了高等教育的目的。而大多数奥地利大学生则认为,“博洛尼亚进程”中的某些改革内容,如增设学士学位等(改革前奥地利大学没有学士学位),将大大缩短奥地利传统高教体制规定的在校就读时间,各国大学互认学分和学历的做法,也有可能使奥地利许多大学成为其他国家学生追捧的目标,从而造成奥地利大学人满为患、毕业生人数大增,进而迫使奥地利高校毕业生必须继续深造并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对此,维也纳大学校长温克勒日前表示,“博洛尼亚进程”确实已给奥地利的大学带来沉重负担。数据显示,在过去6年中,维也纳大学的预算提高了5%,而学生人数增加了25%,新增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其他欧洲国家。但他同时指出,这项改革能够推动奥地利高等教育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欧洲化,使更多年轻人有机会到其他国家接受高等教育与就业。在全球化及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入的今天,欧洲的高等教育需要有统一的标准,也有必要实现一体化。从长远来看,它同样会给奥地利年轻人带来更多好处。奥地利科研部部长卡尔3月11日也就此发表讲话,呼吁大学生们正确理解这一高教改革计划。她说,在“博洛尼亚进程”即将造就的统一的欧洲教育区里,大学生能更自由、灵活地获得学习、毕业和深造机会,它有助于提升奥地利大学生的“流通性和国际化”能力,为奥地利大学生“创造出无限机会”。她还强调,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奥地利高校学子们必须适应新的国际竞争环境。

  据分析,“博洛尼亚进程”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其很多举措有着积极意义。有专家认为,改革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难免的,对此,高校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进程中来,通过建议和敦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保证自己的正当利益。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