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茶馆》600场背后
以后再也不要演戏了
《陶然情》唱响红色恋歌
《爽歪歪囧呆呆》二轮上演
惠新讲坛已办三期
管弦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




 中国文化报 >  2010-03-2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管弦奋逸响 新声妙入神
——深圳交响乐团精品创作巡礼

    “神州和乐”演出现场

    江 山

    交响乐团的业务工作怎样开展?偌大乐坛,见解各异。有人说,“提高演奏水平”是中心环节,抓着它,就行了。此言不谬,然似不够全面。笔者认为,一个有抱负的正规乐团,不仅应在“提高演奏水平”这一中心环节下工夫,而且应当在“精品创作”方面有所作为。只有同时插上精品的“制造”和“创造”两翼,乐团才能起飞。

    近年来,深圳交响乐团“制造”“创造”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有益探索,为篇首提出的问题做出了科学的回答。

    制造创造 两翼齐飞

    相对于京、沪、穗老牌乐团而言,“深交”属于乐坛新军。但自上世纪末以来,该团奋起直追,演奏水平直线上升,很快跃入了我国交响乐队伍的前列。与此同时,该团收获了一个个精品创作的硕果:2006年,大型梵呗交响合唱“神州和乐”推出;2008年,钢琴协奏曲《春天》和“庆典交响曲——为交响乐队、混声合唱、童声合唱及男高音独唱而作”在深圳音乐厅奏响;2009年,深切缅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大型多媒体交响音乐会“思念”深情上演,《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顺利杀青;2010年,大型客家山歌交响曲《交响山歌·客家新韵》让客家人的交响梦想变成了现实。

    2006年4月,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沪召开。作为献礼作品,“神州和乐”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首次公演,轰动沪上。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喜不自禁地说:作品俨然就是一座精美的“友谊之桥”“和谐之桥”。随后,“神州和乐”在广州、深圳、香港、北京等地和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演出均反响热烈。2008年10月,“神州和乐”应邀赴韩国首尔演出。热情的观众在最后乐段和演员一起击拍合唱《阿弥陀佛颂》,场面感人至深。2009年10月,“神州和乐”受邀赴德国纽伦堡民歌手音乐厅演出,由纽伦堡合唱团担任合唱,创下了外国人演唱中国佛教音乐的纪录,谢幕6次,观众才依依不舍退场。

    2009年2月19日,乐团在深圳大剧院推出了大型多媒体原创交响音乐会“思念”,打破传统音乐会“大白光”风格,融声乐、器乐、诗歌朗诵、视频、舞台布景、灯光为一体,在运用音乐、文学、视频、舞美语言全方位表现重大主题方面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的舞台效应。

    在“思念”后部高潮时段呈现的新作——交响合唱“唱给春天的歌”徐疾相宜,庄谐并重,激昂与婉约齐飞,咏叹共宣叙一色,被誉为深圳近年来少有的主旋律合唱作品佳作。

    2009年2月5日,浸润无数人心血、智慧的《交响山歌·客家新韵》亮相深圳市新春音乐会,大获成功。作品出品单位深圳市罗湖区领导表示,作品鲜明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山歌大师余耀南说,聆听当晚,因为太兴奋,自己夜不能寐,泪水夺眶而出。作曲家吴祖强认为,《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将多元化的音乐元素熔于一炉,艺术效果令人感动,体现了深圳在文化创新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作曲家王世光认为,作品展现了客家人的风貌,牵系起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文化,是深圳“音乐工程”的又一重大收获。本场演出指挥张国勇认为,深圳用一部沉甸甸的作品为中国原创音乐做出了贡献,这样的精神在当前浮躁之风盛行的音乐界尤显珍贵。

    敢闯敢试 打造精品

    笔者认为,“深交”精品创作实践之所以能够打开局面,喜收硕果,原因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人民”为使命作为推进“精品创作”工作的强大动力。多年来,通过学习,“深交”领导班子形成了一种共识,那就是:要把“人民”二字时时刻刻装在心里,时时为听众而思,处处为听众而做。只要做到和听众心连心,就会有不尽的创作灵感、不竭的服务动力和战胜困难的巨大勇气。

    二是不断加深对精品生产与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关系以及深圳文化“试验场”“窗口”作用的认识,这是精品创作阔步前行的前提。乐团的领导班子成员们一致认为,深圳文化应当集兼容、试验、先导性为一体。“深交”地处南国,根在特区,担起“兼容、试验、先导”的重担,义不容辞。因而,在向京、沪、穗老大哥乐团学习、实实在在提高演奏水平的同时,不断推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美感的交响乐新作”,推出“深圳创造”的艺术名片,是乐团生存、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是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坚持艺术上的变革求新是精品创作的必由之路。繁荣文艺,创作是基础; 繁荣创作,精品生产是龙头; 而对于精品生产而言,创新是必由之路。如:“神州和乐”把中国佛教音乐和西方交响乐有机融为一体。法号、木鱼、琵琶、三弦等中乐器的新颖运用,中国传统音乐调式和诵念、唱赞等佛教表现形式以及禅院钟声的巧妙引入,第四乐章除管乐以外的所有演奏员边奏边唱的大胆设计,体现了中华佛教的大乘气象和东方音乐的博大精深,使作品产生了直透心底的震撼力,取得了摄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审美效果。

    四是发扬深圳人“敢闯,敢试”的品格,顶住压力上,失败不气馁,是精品创作走向胜利的关键。“憧憬、苦斗、收获”,是一切精品创作的必然历程和真实写照。去年,创作《交响山歌》的消息甫一传开,社会上就有人断言“山歌不能交响”。去年9月,作品试演后,又有人发出了所谓“山歌不交响,交响不山歌”的冷言冷语。

    面对压力,乐团领导班子毫不动摇,他们说:要奋斗、探索、开拓、创新,就得有承受各种非难的勇气和胸怀,就得有不成功不停步的坚定信念。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乐团四处求教,主动听取观众、专家意见,精心修改,终获成功。

    五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是“精品创作”硕果累累的有力保证。

    “深交”的主管部门深圳市文体局对该团的工作一向是“严要求”和“勤关心”并重。支持有力,干预极少。局领导总是鼓励乐团根据艺术生产的特征、规律大胆前行,总是热情为乐团工作的不断前进创造着良好条件。市财政主管部门则为乐团准备了创作启动资金,使乐团免去了后顾之忧,财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说,行政经费再紧张,也必须想尽办法,保证“精品创作”经费落实到位。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