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版:投资收藏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过去赚了 现在赔了
收藏热背后的鉴宝表情
民窑精品瓷成拍卖会主流
清三代民窑瓷最受青睐
传世名画待“合璧”




 中国文化报 >  2010-03-2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首发
传世名画待“合璧”

    《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

    党玉占

    3月20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首发《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通过方寸之地将这幅命运多舛的画卷重新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也提前在邮票上实现了画卷“合璧”的愿望。

    早在去年10月,中国邮政公布的2010年特种邮票计划中就有《富春山居图》。《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晚年的代表作。明清以来被画家们视为经典之作,竞相临摹,影响深远。1347年,黄公望来到浙江富阳,定居东洲乡白鹤村,对沿江风景流连忘返、如醉如痴。1350年,79岁的黄公望花了三四年时间不断写生,潜心观察、揣摩,完成了这幅水墨山水长卷。画中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画卷意境广阔,气势宏伟。画中的峰峦旷野、丛林村舍、渔舟小桥、飞泉幽径都来源自然真景。他以雄奇而简远的笔风,潇洒而秀润的笔势,秀明而凝重的墨色创作了这一含蕴丰富的画卷。

    此画问世后曾经多人收藏,清代顺治年间,收藏《富春山居图》的洪裕更是将它珍爱至极,寝食与共,临终时欲以此画“焚以为殉”,幸被其侄子吴静庵从火中抢出,但画的前段已烧毁寸许,并从此断为长短两段。前半卷(短段)被另行装裱,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长段)因黄公望曾将画题款送给无用禅师,定名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了解,此次首发的特种邮票《富春山居图》是以此画的整幅画卷为蓝本,1套6枚,用连票小版张形式发行,全套面值9.30元,邮票规格为60×30毫米,设计新颖,极具收藏价值。邮票的第一枚(右起)就是这幅长卷的《剩山图》部分,另5枚则是《无用师卷》部分。

    今年,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曾表达希望将两幅画合在一起的美好愿望,他说:“……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我知道,一半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的这一番话, 让《富春山居图》的受关注度进一步提高,各界期望这幅分藏两岸的《富春山居图》能“合璧”展出的呼声不断。日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对此回应称,台北故宫预计在2012年举办黄公望特展,希望和浙江省博物馆合作展出《富春山居图》。此外,作为画卷诞生地的富阳届时也将向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及有关部门发出邀约,希望《剩山图》和《无用师卷》的真迹能够在画作故里得以“合璧”。

    此次《富春山居图》特种邮票的发行,让这件历经分割、遥存两地的艺术珍品先在邮票上得以“团圆”,也表达了两岸同胞和平统一的共同愿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