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隆重举行
西藏近800处文物点成为文保单位
“印度文化节”本月中旬亮相武汉
部分专家认为曹操高陵判断准确
美政府拟罚丰田公司1600余万美元
卫生部公布山西“疫苗事件”调查结果
中国文化报社招聘部分省市记者站负责人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4-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部分专家认为曹操高陵判断准确

    本报讯  (记者王晋军)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近日在河南安阳召开会长联席会议。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李凭、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孙家洲等10余位专家现场察看了西高穴二号大墓,仔细听取考古情况介绍,反复考辨研究出土遗物,认为从目前已完成考古发掘的大墓周边地理环境、地望、墓葬形制、规模、刻铭石牌以及有关出土遗物等证据来判断,考古工作者关于该墓就是曹操高陵的结论成立。

    与会专家认为,自曹操葬后,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北宋,史书中关于曹操高陵在邺西的记载非常明确。金灭北宋后,中原战乱频仍,百姓流散,史料简缺,遂使高陵位置记载渐趋模糊。北宋后有关曹操高陵的各种揣测渐露坊间,其中以范成大的七十二疑冢臆说最为典型。

    专家指出,对“魏武王”称谓不应怀疑,“挌虎”是体现当时风尚的行为。其中“常所用”实际上是当时习惯用语,以“常所用”兵器随葬,与曹操要求的“敛以时服”原则相一致;曹操高陵发现与确认的意义在于破除了历代传说中有关于此的种种谣传,廓清了历史谜团;证明了历史文献所载曹操生前节俭死后薄葬一生尚武的事实,为研究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物质文化提供了一个科学坐标和诸多文物实证。

    与会专家一致提议,尽快着手系统整理现有考古材料并发表曹操高陵发掘报告,以供广大历史学者和考古学者进一步科学、系统、深入地研究。同时,对可能存在的陵园及陪葬墓等抓紧展开调查勘探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曹操高陵制定出一个全面科学的保护规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