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陶瓷评论家漆德三的又一力作——《景德镇中国陶瓷大师》问世。该书图文并茂,内容翔实,集知识性、专业性、鉴赏性、史料性于一体,值得一读。
收藏家的鉴赏书
景德镇的瓷器天下闻名,而大师的作品集艺术性、时代性、装饰性于一体,代表了景德镇的顶尖水平,更是受到收藏家的追捧。如200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的粉彩《三顾茅庐》瓷板画拍出了150万元的高价;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李菊生的作品《观棋不语真君子》色釉镶器在嘉德秋拍上,拍出了190 万元高价;2009年景德镇第六届国际陶瓷博览会上,素有“首席中国陶瓷大师”之称的王锡良的粉彩瓷板《黄山四千仞》拍得680万元,再次刷新了当代艺术陶瓷的拍卖纪录。
当代艺术陶瓷的火热,使爱瓷、玩瓷的人群呈几何数增长。而要想成为陶瓷收藏家,就必须对艺术史有所了解,对艺术家的风格有所把握,对艺术作品有所研究。但令人遗憾的是,由瓷器热催生的火爆的陶瓷艺术书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令收藏爱好者系统研究、鉴赏非常不便。
《景德镇中国陶瓷大师》分别对景德镇的23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的艺术风格、作品鉴赏、从艺经历、师承关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且对每位大师都配发6幅代表作品的高清照片,使收藏家能系统地、全面快速地了解和掌握当代景德镇的国家级大师的全貌,提升对大师陶瓷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分析水平。
陶艺家的工具书
随着陶艺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步入了陶瓷创作的大军。据了解,仅景德镇从事陶瓷创作者就达近万人。目前,景德镇陶艺家队伍形成了金字塔般结构,在塔顶的无疑是这些国家级大师。
当前,景德镇拥有国家级陶瓷大师称号者共有32位。他们不仅创作了许多美轮美奂的陶瓷艺术精品,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旗帜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和时代特色:如刘远长丰富了瓷雕艺术的题材,在表现手法上由写实到写意,采用夸张、变形等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具个性;宁勤征创新了青花色釉综合装饰、现代刷花山水、高温亚光颜色釉装饰、高温中华红颜色釉;黄卖九创新了青花分水写意法和半刀泥陶瓷刻花技艺;秦锡麟创新了现代民间青花和现代陶艺;徐庆庚创新了粉彩艺术;杨苏明创新了捏雕艺术;赖德全创新了釉上珍珠彩;李文跃创新了墨彩描金特种工艺;李菊生创新了高温颜色釉装饰;刘平、徐亚凤创新了水点桃花;戚培才创新了手指瓷画;舒惠娟创新了无光粉彩;涂金水创新了瓷雕二次烧成法……
如果说瓷器是中国的名片、景德镇是瓷器的名片的话,那么这些大师无疑就是景德镇的名片,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风向标。他们的作品不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也得到了收藏界的追捧;不仅收藏家要研究,陶艺家也要学习和借鉴。
评论家的参考书
众所周知,陶瓷艺术品市场要健康、良性运行,就必须由陶艺家、收藏家、评论家和中介机构(经营者、经纪人、拍卖行)环环相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目前的状况是,景德镇云集了王锡良、秦锡麟、李菊生等众多国家级陶瓷艺术大师,可谓“大家”云集,但与国画、油画评论家的知名度、广泛度相比,陶瓷艺术界却没有几个响当当的陶瓷评论家;即使与陶瓷艺术家数量相比,陶瓷评论家的人数也少得可怜。评论家的弱势地位,导致艺术市场发展不均衡。因此,要大力发展艺术陶瓷市场,就必须大力培育评论家队伍。然而,市场上不仅缺少陶瓷评论家,更缺少陶瓷评论方面的学习与参考书。
多年来,漆德三致力于陶瓷文化的传播、陶瓷艺术的推广、陶瓷评论的写作,20余家知名媒体发表了他的评论文章。他先后出版了《陶瓷纵横》、《珠山拾荒》、《蔡玉祥藏瓷》、《景德镇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名作集》等陶瓷文化专著。此次《景德镇中国陶瓷大师》的出版,正好填补了市场中无陶瓷评论书的这一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