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美术馆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3版
特别报道

第4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真正属于人民的艺术家
突破地域之争 延续“入世”精神
丹青精神——唐云百年诞辰作品展
江山如此多娇——关山月画展
2010新水墨艺术邀请展




 中国文化报 >  2010-07-13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地域之争 延续“入世”精神
——专家研讨湖北版画70年发展历程

    江面至月(黑白木刻)     蓝玉田

    本报记者 李百灵

    7月10日,“回顾与展望——湖北版画艺术展”在武汉湖北省艺术馆开幕。此次展览由湖北省艺术馆、湖北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主办,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协办。共展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与湖北有着密切联系的老中青三代共计71位艺术家的版画精品力作260余件,梳理了湖北版画70年的发展脉络。

    此次展出的作品种类包括木刻、石版、铜版、丝网版、纸版等。年代最早的作品为已故著名版画家武石创作于1938年的作品《路有冻死骨》。此外,师群的《咱们的队伍回来啦》、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的查世铭作品《大唐盛世》、从工业版画群体中走出的宋恩厚的《油城乐章》、湖北现代版画代表人物之一张广慧的《北渚》系列等都赫然在列。

    在当天下午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理论家围绕中国版画乃至中国美术视野下湖北版画的当下定位与未来发展、版画创作对湖北地理文化资源的利用、湖北的学院版画与工业版画的特色及当代演变、版画语言当代性研究以及当代社会审美风尚的分析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邵学海主持。策展人、湖北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张广慧介绍了此次展览的背景,即湖北版画的当代格局,并提出湖北版画的文化性和地域性特点。

    对湖北美术史的总体梳理

    “湖北版画是中国版画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缩影,今天探讨湖北版画的发展,也是探讨中国版画的发展问题。” 关山月美术馆研究部副研究员张新英表示。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沈伟认为,此次展览是对湖北美术史的总体梳理,回顾了版画的发展历程,具有前瞻意义。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张远帆对此表示赞同。他认为,此次展览体现出我国许多地方开始整理自己地域文化的脉络和特色,这也代表着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取得越来越多的国际经济、政治话语权时,对自己的文化有足够的自尊。他说:“我们需要重新看待自己的文化传统与资源。此次展览恰好是代表着一种有尊严的眼光。”张远帆同时强调,“所谓‘中国气派’,具体而言就是各式各样的地域美术文化特色的总和。”

    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肖丰对展览进行肯定的同时,希望版画展能深入到前沿的研究,“对历史的梳理和总结期待更多的学者以及版画家参与进来。”

    版画应有参与社会的精神

    过去的版画虽然受政治和社会等因素的限制,创作主体单一,但具有极为动人的力量。近期中国版画虽然制作技术更为精良,却少了些令人思考的东西。技术越来越进步,版画作品却依然显得单薄——这是版画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早期的版画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充满了对民族的真诚和热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相对而言,肖丰认为,当下版画不仅缺乏这种力量,还有被边缘化的趋势。这就需要版画家有积极参与主流文化建设的热情和意志,不能局限于小圈子。“任何时候,艺术家都要对社会和文化有极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这样才能使得绘画具有过程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版画本身。” 沈伟赞同地表示,“今天的版画,如果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走向所谓的纯艺术,其结果是在得到某种自由时,会失去耐人寻味的地方,失去了背后的文化和故事性。”

    对于这一担忧,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青年教授易阳表态说,年轻的艺术家应该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精神,“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脚踏实地,关注本土、放眼世界,在文化的根基上保持一种清醒的判断,用作品说话。”

    湖北版画的区域性问题之争

    由于此次主要展出湖北地区版画家的作品,版画的地域性成为讨论的热点之一。

    张新英认为,由于中心文化的磨合和影响,许多地域性的特色渐次消失。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文化呈现出跨地域、跨国界的传播特点,这就使得人们对地域文化从创作到理论的梳理存在着一种漠视心理,这种状况很危险。她强调要重视创作和理论的梳理,重视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版画史。“湖北是楚文化的学术根源,湖北地域的版画和其他地域的版画,除了社会学导致的结果以外还有什么其他的特色,在史学研究上是缺失的。” 她说。

    但武汉美术馆副馆长刘宇对此则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区域性问题是历史自然形成的,不可过分强调区域性,重要的是做更好的展览、更深远的研究。例如,引进外地的好展览来湖北,让全国都关注到湖北版画活动。

    对此,郑绪粱也有自己的观点,“版画应该和其他画种一样,百花齐放,每个人有自己的面貌,这才是正常现象。”他还强调,艺术的好坏,关键在于其文化内涵,“艺术到底是什么,就是撇开画种,仍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这才是艺术的精髓。”

    此次展览以史为线,全方位地呈现湖北版画艺术的多样面貌。在研讨会上,宋恩厚等老艺术家还结合展览全面呈现了湖北省学院版画与工业版画的发展脉络、特点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对此次研讨亦为有力补充。

    以收藏与研究为核心 助推湖北艺术发展

    湖北省艺术馆馆长傅中望表示,此次研讨会只是一个开始。此次展览是“回顾与展望”系列展之一,就是对湖北各个门类的艺术进行总体的梳理和研究,并上升到学术的层面。这是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责之一。

    在傅中望看来,收藏和研究是美术馆的核心。“湖北60年没有省级美术馆,这就意味着在此期间湖北老一辈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国、油、版、雕四大画种作品的收藏是零,它们不断流向外地甚至海外,这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他介绍,湖北省艺术馆将用两三年的时间对此项内容进行跟进,对所有画种进行总体梳理。不仅要在圈内来探讨各个艺术门类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还要更多地承担起区域美术的教育和推广责任,提高全民文化艺术素质,同时也推动一个区域美术创作的发展。

    “公共收藏的作用与来自市场、个人的收藏价值不一样,很多艺术作品进入了市场变成钞票时,这些作品和艺术家永远没有关系了。但是一旦进入了博物馆、美术馆,子子孙孙都能看到你的作品,这是一个国家的、公共的文化积累,我们还要看得更远一些,我们都有这样一份责任。”傅中望希望更多优秀的作品能够进入博物馆和美术馆。据悉,湖北省艺术馆会尽力做好其他几个画种的回顾展,对湖北的重大艺术事件、重要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最终所有的回顾展都将为形成“20世纪湖北美术陈列展”做准备,以期让观众走进湖北省艺术馆就能够明晰一个世纪以来湖北艺术发展和流变的过程,并熟悉众多的湖北艺术家及其作品。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