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非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纸糊世界”岌岌可危
六月六:三省坡下赶歌会
图片新闻
和国耀:用虔诚的心传播东巴文化
促进少数民族曲艺可持续发展
朱仙镇年画史料全部复刻
布朗族的独特风俗




 中国文化报 >  2010-07-2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和国耀:用虔诚的心传播东巴文化

    姚付祥

    来自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和国耀是应首届江苏·中国民间艺术节组委会的邀请,到江苏南京做东巴文化现场演示的。那几天,和国耀每天都坐在临街的帐篷里向观众展示东巴文化。在他的身后挂着几幅他手绘的神像,构图简约、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粗犷朴拙。他的头顶悬挂着几张写有文字的厚绵纸,据说,挂上这样的纸片有避灾驱邪的作用。

    他坐在那里,虔诚地画他信奉的神,写他熟悉的文字。当笔者向他请教这些神秘的图画、文字时,他的话匣子一下子就打开了。他说,他画的神像是纳西族东巴教的保护神“大鹏神鸟”,他写的文字是东巴象形文字。东巴象形文字很有意思,它不是一字一意,而是一字多意,甚至一个字就蕴涵着一个简短的故事。当笔者问他能不能念一段白麻布上的文字时,他爽快地答应了,然而却不是“念”了一段,更准确地说是“唱”了一段。他说,这是东巴教《创世纪》中的一段经文,记述了纳西族先人创造日月、山川和水草树木的经历,告诫人们要热爱自然,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存,人类才能丰衣足食。东巴教信奉万物有灵、多神崇拜,并吸收融合了其他宗教文化。东巴教仪式是东巴文化艺术的主要载体,亦是罕见的原始宗教的活化石。

    和国耀的手边放着一本小册子,打开来就是一幅绘画长卷。和国耀说,这幅《神路图》原件藏在他的家中,是祖上传下来的,描述的是人死后,其亡灵在地狱中经过百般磨难转生为人,在东巴祭司的引导下来到神界和33层天界的一条漫漫长路。《神路图》长14.35米、宽0.34米,全图绘有410多个鬼怪、神灵、东巴祭司等人物和100多个形态各异的动物形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神秘莫测的鬼神世界,被学术界称为“古代宗教绘画第一长卷”,包含的都是东巴祭司在丧葬和超度亡灵仪式中演绎的内容。

    和国耀就是一个东巴教祭司,祭司又被称为东巴,意为“智者”。成为一个东巴教祭司很不容易,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修炼,因为做祭司不光要精通东巴教义,还要精通巫、医、学、艺、匠,既是学问家,又是舞蹈家、歌唱家、书法家、美术家、雕塑家,是纳西族古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东巴一般为家传,东巴与东巴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和国耀是家里的老小,弟兄4个一起跟着父亲学习,由于他聪颖好学、悟性高,最终父亲将手中的法杖传给了他,于是,他成为了祖传法杖的第十八代继承人。

    东巴教与其他宗教最大的区别是它没有庙宇,是一个行走的宗教。田间地头、门前屋后,都是做法事的场所。乡里每遇红白事、民俗节日,和国耀都要做法事;邻里之间有了纠纷,夫妻之间闹了矛盾,也要请和国耀上门去调解、讲经、说教。东巴教祭司没有固定的收入,与平民百姓一样娶妻生子、下地种田,却是纳西族人的精神领袖。

    和国耀的姓也是有说法的。公元1382年,纳西族统治者(土司)被明洪武帝赐姓“木”。从此,木家不允许平民百姓拥有这一姓氏,只能统一姓“和”,“和”字的象形意义是“为木家供奉粮食的下人”。直到1723年,清朝统治丽江后,平民百姓才可以重新使用他们原来的姓氏。

    和国耀常说,自己的汉语说得不好,很难把东巴经翻译成汉语广为传播。他常常告诫他的弟子,一定要好好学习,尤其是要好好学习汉语和英语,将来可以使东巴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交流和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