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公共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九门提督与清廷政争
古代“万岁”一词含义的演变
揭开明代辽东马市的神秘面纱




 中国文化报 >  2010-07-20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揭开明代辽东马市的神秘面纱

    从明嘉靖年间绘制的《广宁镇境图》中,可见当时马市的位置。

    里 蓉

    古代,马是战争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受到人们特别重视。明《典故纪闻》记载,成祖曾问兵部尚书刘携:“今天下畜马几何?”携对以兵兴耗损,所存者二万三千七百余匹。成祖曰:“古者掌兵政,谓之司马,问国君之富,数马以对。是马于国为最重。”由此不难看出,在以骑射为主要武备的古代,马的数量是国家强盛的象征。

    明朝建立后,十分重视马政建设,为得到品种优良的战马,在民间首创了代官养马制度。但由于代官养马制度无法解决明初战事频繁、马匹奇缺的矛盾,永乐初年,又转而大力发展朝贡贸易。由于明朝政府对各边区少数民族采取招抚政策,凡来朝贡马者均给予重赏,故贡马者争先恐后。

    随着朝贡贸易的发展,边区少数民族来京贡马,路途遥远,运马艰难,越来越成为制约朝贡贸易发展的瓶颈。为此,永乐三年三月,明成祖饬令兵部:“福余卫指挥喃不花等奏其部属欲来货马,计两月始达京师。今天气向热,虏人畏夏,可遣人往辽东谕保定侯孟善,令就广宁、开原择水草便处立市,俟马至,官给其直即遣归。”广宁、开原马市的设立,方便了明朝向东北边区少数民族购买马匹,因这些马市大部分设在辽东,故统称辽东马市。

    最具规模的互市场所

    万历年间,辽东马市规模进一步扩大:“广宁设一关一市,以待朵颜、泰宁等夷。开原设三关三市,以待福余西北等夷。开原迤东至抚顺设一关市,以待建州等夷。”此后,明政府又相继建立了宽甸马市、清河马市、辽阳马市等,而辽东马市成为当时最具规模的互市场所。

    辽东马市管理较为严格。“凡诸部互市,筑墙规市场”。市场内设有管理机构,立有市规市法,并设有马市官专司收买兀良哈和女真各卫马匹。各少数民族来市马者,将马匹及其他货物赴官验放后,方准入市交易。辽东马市设立之初,每月初一至初五开市一次。万历时开市日期日益增多,交易数额也日趋扩大。

    为鼓励东北少数民族开展互市贸易,明代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是“善价易之”“务使客商有利,夷价无亏”。明初所市之马,分上上马、上马、中马、下马、驹5种,上上马值米五石、布绢各五匹,驹值米一石、布二匹。由于价格规定得较合理,“至是来者众”,马匹的成交量越来越多。二是实行“马市抽分”制,将“抽分”银两作为抚赏之费,奖励恪守条规的守市人员,以此调动他们维持互市秩序的积极性。每当市易“即毕”,便对朝贡或互市的女真人置备酒食、牛羊以为慰劳之资 。三是“市本”充足。明朝政府的“市本”主要由管理马政的机构——太仆寺发放,据《皇朝马政纪》所载:在互市贸易中,“各边年例市本每年二十余万”。成化年间,因“市本”严重不足,政府停免了陕西、山西马市,而“辽东仍旧”。

    在明朝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辽东马市日益繁盛,逐步由单一的“马市”发展为综合市场,马市性质也由“官市”向“民市”过渡,互市商品的种类也日益增多,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边贸市场。

    女真崛起的重要因素

    明初,建州女真主要以狩猎、畜牧和采集等传统经济为主,农业经济由于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种种不利因素的限制,始终处在较低水平,粮食严重不足,必须用当地的土特产到外区交换而来。辽东马市的出现,为女真与汉民族的商品交换提供了场所,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明永乐初年辽东马市开市后,女真人用马匹换取粮食,最好的马一匹可换米15石,最次的马可换米8石。明天顺二年(1458年),鉴于建州女真人要到马市交易必须长途跋涉到开原或广宁,很不方便,明朝在今抚顺城东官岭一带开设了抚顺马市。抚顺开市初,一日不过数十人,及万历年间,入市者动辄数千人,基本上是三日一市,每次开市都生意兴隆,非常热闹,四面八方商贾云集。女真以自己的人参、貂皮、松籽、木耳、马匹等土特产,换回粮食、布、盐、铁器等生产、生活资料。据档案记载,仅在万历十二年(1584)三月的17次马市交易中,女真人就买进铁铧4848件;同月的29次买牛交易中,买进耕牛430头。

    通过经济交流,互通有无,互利互惠,特别是耕牛和铁制农器的大批输入,女真人不仅获得了生活的必需品,也使农业水平迅速得以发展,“户知稼穑,不专以射猎为生”。后人严从简在《殊域周咨录》中曾说:“非抚顺马市则建州不得发达。”

    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明代档案记载:万历六年(1578年)七月十二日,“抚赏买卖夷人叫场等二十一名,牛一只,价银二钱八分……”档案中提到的夷人“叫场”,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觉昌安生于明正统年间,在部族间的互相争夺中,曾率族兵铲平建州女真中的硕色纳、加虎二强部,称霸建州女真。他是明朝委任的建州左卫官员,常率领部众进入辽东马市贸易,以畜产品易换麻布、粮食,领取抚赏的食盐、红布、兀剌等物。

    努尔哈赤也是从小练得一身好武艺,并且经常到深山打猎,然后把山货带到马市易卖。这期间,努尔哈赤接触到了很多汉人,并对明朝官员、商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法和生活习惯十分熟悉。通过互市贸易,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努尔哈赤的视野。马市惠及努尔哈赤的不仅是家乡社会经济的进步,也使努尔哈赤对另一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这也可以说是努尔哈赤日后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尽管明朝开设辽东马市是加强边防、巩固统治的需要,但客观上却为女真经济繁荣搭设了桥梁。建州女真在明代后期能突飞猛进地发展,无疑得益于辽东马市。万历年间,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并攻陷抚顺、辽阳等地后,辽东各地马市基本结束。

    (摘自《中国档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