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丁
在我们强大的教育体系里,树立组织纪律观念,始终占据着不可动摇的显赫地位。风雨几十年,这种革命的优秀品质在一代代人成长中传承下来,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环境里,似乎已成了一种习惯。尽管这样的好习惯常常为自我的新生代不耻,但很多时候,它都为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创建民间力量难以企及的市场成绩,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往往,一般市场难以推进的项目,通过“组织”上的推广,就会变得轻而易举。单在文化领域,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力量和温暖的艺术机构和人士,如雨后春笋,装点着富饶的艺术原野。如某某文化纪念日即将来临,一批声名卓著的老文艺战士不甘寂寞,要举办一场纪念音乐会。资金怎么筹集,他们依然采取驾轻就熟的途径,找“组织”解决。联名给“组织”领导人上书,得到领导的批示,再去层层落实。一般情况,“组织”都是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资助,毕竟,老文艺战士的热情,失去了“组织”的依托,获得市场响应不是容易的事。一批青年画家想办个以家乡风情为主题的展览,同样在资金面前折了腰。恰巧当地政府正组织节庆活动,全资把画家们的展览设想变成了现实,成为节庆活动的文化点缀。这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机遇,让受宠若惊的画家们切身感受到了“组织”的力量。当然,还有更一本正经、通过“组织”在市场获得非凡业绩的。
一座大城市的卫星城,靠地缘优势发展迅猛。可是和周边特色独具的都市相比,却自惭形秽,感觉在文化品位和形象上输人一等。于是也想来个时尚的文化包装。领导问,眼下什么火?属下答,音乐剧。那就打造音乐剧之城,领导大手一挥,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便启动了。剧场不达标,那就重新翻盖,缺少项目团队,那就全部引进。国内的品牌吸引力不够,就请来音乐剧发源地的腕儿。在领导眼里,有钞票铺垫,高起点、高水准并不是难事,终于,第一台剧目轰轰烈烈出炉了。连续几十场的演出,原指望临近大都市的时尚人群蜂拥而来,可惜,遥远的路途仍成了第一障碍。但组织观众,保证剧场人气这点小问题,当地领导解决起来似乎小菜一碟,还是大笔一挥,红头文件出台,下达到各单位,在自己的辖区,观剧成了有组织的活动,去不去看,掏不掏钱,不单由自己的喜好而定,它已升华为对组织的态度问题。结果简单明了,妇联的、学校的、工会的、机关的观剧大军源源不断,这座小城的首部音乐剧第一轮演出人气兴旺,大功告成。
下轮演出谁来看,怎么组织?似乎还没提上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