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艺术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心灵震撼的歌
尖尖“小荷”青岛初绽
“莎乐美”缘何获得掌声
爱钢琴的孩子又来了




 中国文化报 >  2010-08-05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心灵震撼的歌
——《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晚会》侧记

    《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晚会》现场

    本报记者   胡  芳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没有耀眼灯光,没有炫目华服,没有冗长的开篇词,7月27日晚,在唐山大地震34周年的历史节点上,由中共唐山市委、唐山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晚会》在唐山市体育中心举办,唐山人群情激昂。这是晚会总策划曾庆淮在参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之后的又一大手笔之作。

    文艺之爱汇流成海

    “我们带着爱,带着想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到这个特殊的城市,用一台特殊的节目表达一份特殊的爱……”在主持人倪萍、陈铎的深情道白中,纪念唐山大地震罹难的24万同胞、讴歌“感恩、博爱、开放、超越”的新唐山人文精神的《新唐山抒怀》晚会拉开序幕。一场特别的仪式成为晚会的开篇,主持人请全场起立,莅临唐山的领导、嘉宾缓缓走向舞台,向唐山大地震遇难者敬献鲜花,大屏幕出现了地震纪念墙的影像,24万罹难者的名字赫然在列,到场的近两万名观众全体肃立,向唐山大地震死难者志哀。

    随后,田华、王晓棠、李双江、黄宏、殷秀梅、戴玉强、郁钧剑、汤灿、谭晶、王丽达等老中青艺术家先后登台,把他们对唐山精神的诠释融入朗诵和歌唱,以不同方式表达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新唐山发展速度的由衷赞叹。

    由王丽达演唱,融合了唐山皮影、评剧、乐亭大鼓元素的开场曲《我说唐山是宝山》甫一唱响,全场观众立即为之沸腾。在台上台下温情流动的呼应中,大家共同回顾着唐山的过去,展望着唐山的未来。

    1976年,震后第7天,唐山组装了第一批自行车;震后第10天,产出第一车煤;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8天,炼出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震后第二年,工业产值全面超震前水平……唐山人筚路蓝缕,走过了怎样的峥嵘岁月,才使这座废墟上的城市旧貌换新颜。唐山人自己说,这一切,都因为有爱。所以,晚会的第二个节目——谭晶演唱的《因爱而生》,一下子触动了唐山观众心底最柔软的情感,很多观众听得热泪盈眶。

    配乐诗朗诵《我有话对唐山说》,在王晓棠、田华、李双江饱含深情的朗诵中,唐山的过去、现在、未来浓缩于短短几百字的诗中,掷地有声。“我朗诵的部分虽然只有142个字,但概括了唐山34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田华表示,她没有刻意去背拿到不久的诗稿,但每次闭上眼睛,脑海就浮现出地震纪念墙的影像。“背下来的动力是唐山大地震34周年纪念日,是唐山大地震遇难的24万同胞。”

    电影《唐山大地震》主要演员徐帆、陆毅、李晨、王子文、张子枫也来到现场,畅谈参演电影的感受。徐帆带来的《唐山大地震》插曲《妈妈》,张英席、周晓琳演唱的《母爱》,陆毅、李晨的配乐诗朗诵《父亲这两个字》,传递出对亲情的呼唤和依恋;宋志永等唐山志愿者访谈,让人们重温了唐山人患难与共、洒向人间都是爱的“大爱”精神;《羌族萨朗舞》、《扎西德勒我可爱的家乡》两个民族歌舞节目,把同样经历过地震灾难的唐山、汶川、玉树三地巧妙串联;黄宏的小品《抗震情》,生动地歌颂了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郁钧剑、汤灿演唱的《我们紧握手》恢宏大气、催人奋进;瞿弦和、丁建华的配乐诗朗诵《致新唐山》表达了对唐山速度的惊叹与赞美;戴玉强、殷秀梅气势磅礴的歌舞《凤翔九天》将晚会推向高潮,大屏幕上展翅翱翔的火红凤凰,诉说着唐山从“垃圾山”到“凤凰城”的惊世巨变;万人齐唱《歌唱祖国》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

    “散兵游勇” 打了场漂亮的正规仗

    时间紧、任务重、影响大、节目精,是《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晚会》的几个关键词。过去,曾庆淮策划的多台大型主题晚会多是接受中宣部、文化部布置的重大任务,而这次晚会有所不同,它缘起于3个电话。去年此时,曾庆淮在3天内分别接到3个电话,受兄长之托、受正在拍摄《唐山大地震》的导演冯小刚之托、受唐山市委书记赵勇之托,要为唐山发挥文化人的光和热。一台主题晚会的思路萌芽于彼时。

    今年7月,在曾庆淮的感召下,《新唐山抒怀·纪念唐山抗震34周年文艺晚会》的创作班底迅速形成——核心创意组成员印青、孟卫东、宋小明、任卫新、朱海,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文学、音乐创作者,总导演是央视著名导演王冼平,舞美是奥运会开闭幕式的舞美队伍,来自北京北奥大型文化体育活动有限公司。

    主创人员介绍,这台晚会创作时他们面临三个难题。一是晚会定在电影《唐山大地震》首映之后举行,有电影珠玉在前,晚会如何不输人气?二是晚会的主题立意是什么?为此,主创人员开了几次讨论会。有人说,晚会应该宣传这部电影,有人则认为不能只为一部电影做宣传,而应该办一台相对独立的晚会……大家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当时,电影《唐山大地震》还没有完全合成,曾庆淮把小片拿来给所有主创人员看。看完小片,主创人员又赴唐山实地体验,电影、地震纪念墙和唐山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深深震撼了他们,晚会的主题立意终于敲定。“唐山精神与汶川、玉树的抗震救灾精神是一脉相承的,这台晚会就是要弘扬唐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第三个难题接踵而至——推新作还是用旧作。按照以往的习惯,一台晚会的新旧作品“三七开”,成熟的、耳熟能详的作品占70%,新作只占很少比例。“新的歌曲、朗诵、小品很难取得立竿见影的传诵效果,它们往往需要时间的检验,但唐山精神鼓舞着我们推陈出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创作出9首新歌、3首朗诵、1个小品,这台晚会95%的节目是新创作的。”

    “唐山的主题很难用现成的歌曲去演绎,每一个时期都要有新的表达。”宋小明说,晚会的音乐旋律优美动人,有深沉的怀念、冥想,有些歌曲兼具唐山特色,便于传唱。

    晚会的开场曲《我说唐山是宝山》就融合了唐山的皮影、评剧、乐亭大鼓三种元素,作曲孟卫东为完成这部作品颇费心思,多次实地采风,花了不少时间来熟悉相关素材。

    “我们创作组是怀着寻根问源的角度来创作的。在唐山采风时就定下基调,这是因爱而生的一群人、一座城市、一个时代。”朱海说。面对地震纪念墙,他感慨良多。与他同行的印青当即表示:“你把感受写出来,我给你作曲。”于是,歌舞《因爱而生》应运而生。

    除了过硬的节目,晚会的舞台设计也别出心裁,巍然屹立的灯塔和井架让人一目了然——这里就是唐山!“我们在设计中,就考虑到用实体唐山元素。唐山大地震后,大部分建筑不复存在,但是灯塔和井架留了下来,所以,我们把它们搬上舞台。”晚会舞美总监刘振明说,舞台两侧的两个超大屏幕以及现代城市楼宇的灯箱造型,是新唐山高速发展的缩影,灯箱旁边绿色植物的应用和舞台水系的设计,则象征着生态唐山。

    谁能想到,7月25日下午才开始合成排练的晚会,在正式演出时如此气度从容。排练时,唐山正值“蒸笼”天气,演职人员在广场上忍受着35度以上高温的炙烤,依然兢兢业业。唐山各界组成的合唱团参演人数达500人,无一打退堂鼓。“好几个合唱队员都已七十高龄,不顾酷暑,强烈要求上台演出,让他们看包都不行。他们说,这是展现唐山精神的一次机会,他们必须出现在舞台上。”总导演王冼平感慨道,唐山人天生有股不折不挠的劲头。

    “不说空话,不说假话,不说套话,不说充满激情的废话,不搞伪激情,不搞伪崇高。”晚会总撰稿任卫新这样定位他的创作,“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是他最大的心愿。

    为这台晚会,还有这样一批人如夏花之绚烂地工作着——作为晚会的主要承办方,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和北京同路视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担了协调、宣传、联络的大部分工作。在中国文联演艺中心副总张跃、同路视界董事长吕璘的带领下,他们日夜奋战,为晚会取得成绩做出了默默的奉献。作为《新唐山抒怀》晚会的参与者,他们的团队得到了全身心的洗礼和升华,这是唐山精神的延续,也正是这台晚会的价值之所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