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艳鸽
不管是上映之前被质疑能否达到5亿票房,还是上映之后一路蹿升的票房又被质疑,现在看来,《唐山大地震》已经创造了票房奇迹:上映11天时票房已破4亿元;不管观众如何批评它刻意煽情、节奏平缓、情节跳跃,对它生硬的植入广告如何表示不满,但多数观众还是看哭了,影院的排映场次也密集到了每隔一二十分钟就有一场《唐山大地震》。就像之前被预期和被定位的一样,《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强势影片,注定要在这个暑期档卷走惊人票房,创造国产电影的又一个神话。作为一部标杆之作,《唐山大地震》对艺术的坚守和宣传的成功都值得借鉴,而冯小刚的要冲5亿票房的目标,如今看来已毫无悬念。
过火宣传与票房成正比?
不得不承认《唐山大地震》公映前的宣传做得很成功,其力度之大有目共睹。仿佛只是一夜之间,地铁里的移动电视都在循环播放《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地动山摇的场面和徐帆有爆发力的表演的确让观者震撼;报纸和网络的相关报道渲染着它的“十大泪点”;书报亭挂出的杂志封面上,冯小刚和徐帆的合影吸引着路人眼球。当所经之处都有《唐山大地震》的痕迹,观众观看的欲望就被激发了。更何况,冯小刚早已放出要冲5亿票房的豪言,而上映前一个月的“5元提价”,更是让该片有了足够的话题性。
毫无疑问,华谊和冯小刚都对《唐山大地震》无比自信。华谊在提价时就解释:“提价是对电影品质的自信,是一种对品质的保护。”
过火宣传难免会造成心理落差。正因为期望值太高,当一部披着地震外衣、以电视剧的节奏讲述了一个家庭伦理故事的影片呈现在面前时,很多人觉得被忽悠了。很多观众评价它“还行”,但是觉得没有想象中的好。就如一位观众所说:“虽然也流了泪,但觉得不是从心里流的。”这种心理落差产生之后,有人指责华谊的宣传过头了,有人把这种失望附加在影片本身上,这就导致《唐山大地震》上映之后引发诸多争议。面对批评和质疑,冯小刚的姿态依旧很高,“哭了才是正常人”,“不感动的观众就类似砍幼儿园孩子的人”的言论惹恼了很多观众。
的确,《唐山大地震》的价值不可否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周星总结:“它在一个淡漠精神文化的影像环境中坚持了许多动人的东西。”在如今浮躁的电影市场,具有文艺片内核的《唐山大地震》能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是值得欣喜的。但它的宣传策略或许可以改进,就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姿态放低些,观众的失望就少一些。”从另一个角度看,片方不得不将《唐山大地震》包装成灾难片并过火宣传,恰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环境所致,说到底是市场的悲哀。
中老年观众也来捧场
“我们首映时是晚上12点,还有老年人过来看。”江门大地数字影院经理郑明君告诉记者,《唐山大地震》吸引了这个很少进入影院的观影群体。在昆明百老汇影城,白天的场次中老年观众比例也明显增多,该影城总经理陈杰对记者说,平常其他影片也有中老年观众来观看,但相比之下《唐山大地震》的比例最高。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历史事件,已成为中老年人的集体记忆。也正因为该题材的特殊性,在《唐山大地震》上映前,不少人都在讨论该片或将吸引更多年龄段观众,而这也将为5亿票房提供又一层保险。事实上,该片上映之后,它用布景和道具营造出的浓郁的时代气息也的确打动了很多中老年观众。一位老年观众观影后在网上发文说:“看电影时许多画面感觉非常亲切,勾起了很多回忆。”陈道明扮演的养父家用画报做的门帘,让他很惊喜,他回忆:“上世纪70到80年代,兴起了用画报纸做门帘,当时很流行,几乎家家都做。”
虽然《唐山大地震》的中老年观众数量明显多于其他影片,但其所占比例的绝对值并不算高,毕竟当下的电影市场,青年观众才是主流观影群体。同时,能否吸引到中老年观众群,也和影院所在的城市和位置有关。郑明君对记者说,中老年观众群的数量,在内地城市会比江门这种沿海的以年轻人为主的城市多,在社区型影院会比处于商圈的影院多。在陈杰看来,让中老年观众进影院很难,除非有他们关注的题材和合适的票价。
但此次《唐山大地震》对中老年观众的触动和吸引,无疑具有启示作用:中老年观众群可以被挖掘。对此,有业内人士建议,为争取中老年观众,位于居民区附近的影院可以和居委会合作,组织中老年观影团,在人数较少的早场和午场放映中老年团体专场,并给予优惠票价,“对提高非黄金场次的票房很有帮助”。至于片源,他建议以通俗易懂的国产伦理片为主,比如《岁月神偷》、《我们天上见》这类片子。
盗版不容忽视
和《唐山大地震》一路飙升的票房数字一样让人惊愕的,是盗版的凶猛。7月24日,《唐山大地震》点映后不到两天,据各地网友反映,清晰版本的盗版DVD已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铺街,而在上映之前,已经有普通的枪版面世。与此同时,提供清晰版在线观看和下载的网址也在各种论坛和QQ群里广为散布,清晰度之高、连字幕都和影院上映版本完全一致的状况,连网友都表示震惊。
此次盗版风潮会对《唐山大地震》的票房有多大影响?不同人士看法不一。华谊兄弟首席法律顾问孙建红称损失巨大,可能无法估量。而华谊公关总监杨珺说,并不担心盗版会影响影片票房,因为“毕竟还是有很多人希望去影院看这样一部片子,盗版的冲击不会太大”。
的确,从《唐山大地震》目前取得的票房成绩来看,盗版并未对票房产生实质威胁。有业内人士从观众特点的角度分析原因,“习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还是会去影院看,习惯网络下载和买盗版碟的,依旧选择盗版观影,所以盗版对票房没多大影响”。反过来,他认为盗版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能对影片起到宣传炒作的作用。
即便如此,在盗版途径越来越神秘、技术手段越来越高妙的当下,凶猛的盗版让片方头疼又无奈。王中磊对此感叹:“我们不是FBI,没有手段和方法来彻查整个盗版途径。”“原来的拷贝也就100多个,现在数字加胶片,达到了几千个,今后还会越来越多,所以要调查清楚究竟盗版具体来自哪里,越来越难。”据悉,《唐山大地震》清晰版盗版的来源途径,目前依旧是个谜。但从主观因素来看,华谊对盗版问题的疏忽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盗版。想当年,《英雄》点映时,为防盗版,新画面公司甚至动用了机场安检设备,在点映现场还启用了红外线扫描、工作人员盯梢的方式;为了防止《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拷贝外流,还请了专门的稽查人员监督。所以,在防盗版问题上,如果华谊之前能在高调宣传时分出部分精力来防盗,或许可以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