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公共视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晚清国防建设中的克虏伯元素
“通衢大道”从何而来
中国第一个博览会—南洋劝业会




 中国文化报 >  2010-08-17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第一个博览会—南洋劝业会

    清末南京南洋劝业会明信片

    周安庆  张 宏

    今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成为海内外的一大盛事。时光倒流百年,1910年6月5日至11月29日,中国第一个博览会——南洋劝业会在清末两江总督署所在地江宁(今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影响均堪称华夏“第一”,后人多有研究论述。然而一分为二地理性分析看待,首次举办如此盛大规模的商会,尚存组织经验不足、科学发明展品少、百姓因贫困而参观者少等现象。

    仓促筹办 开幕延期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端方等人赴欧考察归来,两度向朝廷奏请在江宁(今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以振兴实业,开通民智”。清廷允准后,遂命各省筹划本域产品参展,并委派南洋新兵督练陈琪为劝业会总办,农工部右侍郎杨士琪为审查总长,太仆张振勋为会长。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又在南京设立劝业会事务所,具体负责会展筹办事宜。

    南洋劝业会原定于宣统二年四月一日(1910年5月9日)开幕,展项内容包括教育、图书、科学学艺器械、经济、交通、采矿冶金、化学工业、土木及建筑工业、染织工业、电气、农桑、园艺、卫生及医药等20多个行当,累计24部86门442类,约有百万展品(项目)。由于劝业会前后筹办仅有一年多时间,举办方既要向海内外积极推介会展,协调各地参展具体事务,又要组织建设二三十个会展场馆及其附属建筑设施,诸如牌楼、纪念塔、喷水池、事务所等等,加上当时运输、通讯、施工等客观条件所限,工作量之巨大繁重、运作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此临近劝业会开幕时,仍有一些建筑工程尚未完工,有的场馆虽已完工,但内部布展仍在紧张进行,具体筹办方因而不得不请示将劝业会延期举行。

    四月二十八日(1910年6月5日),南洋劝业会正式开幕。尽管比预定时间延期了20多天,但20多个展馆也仅有教育馆、工艺馆、器械馆、武备馆、卫生馆、农产馆和直隶陈列馆按期开馆,其余的展馆以后才逐渐开馆待客。

    政局动荡 影响会展效应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经济薄弱,社会落后,民不聊生。南洋劝业会虽为摇摇欲坠中晚清朝廷的“新政”产物,欲以通过发展国民经济追赶西方列强,巩固每况愈下的统治根基,但因政治肌体早已病入膏肓,仅靠举办一个盛会就想挽救其不可逆转的灭亡命运,显然是徒劳。

    南洋劝业会汇集的展品大都是各地的物华天宝,真正属于科学发明创造性质的展品极少。尽管吸引了约30万海内外客商、观众前来,并且一些地方官员也借机前来观摩取经,但所提倡的重视工商发展等宗旨,却因封建观念束缚下根深蒂固的“轻商”习气,并未得到较大改观。

    在近半年的会展期间,偌大的会场每日仅有几百人参会。当时民众生活贫困,外地参会者多以官贵、商人以及一些有钱人家为主,普通百姓想要来往一趟,开销大都难以承受。举办方想出不少办法吸引人气,但百姓参会依然并不踊跃,反而使一些流寇盗匪想乘机骚扰,令官府不得不增派兵员确保劝业会顺利进行。

    由于官方筹办经费欠缺,不得不采取与民商合作办展。如开幕式当天,第1号入场券就是由旅居南洋的华侨商人梁炳农出资一万银元购得,此举实乃赞助劝业会之意。另据《江苏省志·商业志》等载,该会结束时虽经统计“溢支银十万两”,不过“商本亏折尤巨”;门券收入达五万银元,而所征700亩土地建设会场,“地租未有进项”。因此后来南洋华商张煜南又以捐赠十万银元的善举,再表支持这一盛事。

    劝业会开幕以后,原本只有二三十万人口的南京城,一度外来人流陡增,柴、米、油、盐、菜、肉等日用品需求量上涨,不少商贩乘机哄抬市价,令普通百姓难以承受。当时大街小巷中就盛传着这样一个民谣:“公园赛会(指南洋劝业会),柴米大贵,百姓受罪,宣统让位。”果真没多久,清廷便倾覆了。

    雄姿风采今何在

    南洋劝业会场占地700亩,共有全国20多个行业、省份等分别设馆参展,南洋群岛一些国家也组织参展。劝业会上的馆舍建筑汲取了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日本以及南洋等地风格,汇集在一起宛若“国际建筑博览会”,令人叹为观止,对民国时南京建筑风格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场馆面积最大的是湖北馆,其中不仅展出许多当地优秀物品,甚至别出心裁地把黄鹤楼、赤壁、古隆中、放鹤亭等著名景点的复制品也搬进会场,吸引参会者。

    这些馆舍原计划在以后举办博览会时继续使用,但随着晚清王朝垮台,中国陷入混战,会场馆舍命运多舛,曾经作为兵营等使用,动乱中受损严重,仅仅过了20年,“房舍已多废圮”。1931年,人们眼中的劝业会遗址“惟屋宇颓圮难堪矣”。历经沧桑之后,如今的劝业会故址早已面目全非,建筑资料和遗物所剩无几,令人叹惜。然而百年前举办南洋劝业会的经验教训,却值得后人重视借鉴。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