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头 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3版
文化交流

第4版
国际综合
  标题导航
贯彻落实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
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切实增强文化创造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北京举办音乐会纪念施光南
非遗法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举办采编人员培训班
歌剧《青春之歌》:当代的“青春读本”
刑法修改拟首次削减死刑罪名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4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剧《青春之歌》:当代的“青春读本”

    本报讯  (记者翟群)“青春是不灭的火,青春是不停的歌……”中国歌剧舞剧院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联手打造,由知名歌剧演员金曼、戴玉强、迟立民等联合主演的歌剧《青春之歌》,8月18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

    歌剧《青春之歌》改编自杨沫的同名长篇小说,通过林道静、卢嘉川、余永泽、胡梦安、白丽萍5个性格鲜明的人物,集中反映了林道静等青年的个人选择与动荡的大时代之间的结合和冲突,以及他们不同的“青春选择”。

    “以前看书,看电影,对《青春之歌》虽然熟悉至极,但还是百看不厌。在这部歌剧中,我又感受到了一些文字无法言及的含义和韵味。”年过半百的退休干部刘茂林说,《青春之歌》唤起了他年轻时的美好记忆。

    “虽然时代不同,但是青年学子身上的热情和迷茫是一样的,革命战争时期大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女主角林道静的形象非常‘时尚’,不再是传统的白围巾、蓝旗袍,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对外经贸大学学生孟瑶表示。

    作曲家唐建平说:“我一直不认为歌剧必须有某种风格,风格是根据歌剧题材而选择的,比如《青春之歌》,如果有太多传统的旋律,你会觉得它没有年轻人的朝气,而我们的歌剧除了讲述故事外,还要感染今天的年轻人,所以我们选择了年轻人能够接受的音乐来创作这部歌剧。”

    在谈到创作初衷时,主创人员表示,把杨沫的小说《青春之歌》搬上歌剧舞台,首先是因为它讲的是青年大学生的故事,关注的是每个青年人都可能遇到的人生道路选择的问题。其次,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剧中主要人物林道静在多个男性中所作的选择,是她人生道路的选择。该剧通过这个人物强化了一种信念:青年应将自己的命运同民族危亡和国家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该剧还曾作为2009年北京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在北大上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