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网络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标题导航
互联网16年: 网络文化成为主导力量
商业模式不等于挣钱模式
网络发达了,朋友少了
图片新闻
“网络遗产继承”服务兴起
北京信息化水平全国第一
全球首款“有线手机”问世
谁出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




 中国文化报 >  2010-08-2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遗产继承”服务兴起

    本报讯  时下,有关网络遗产的话题,已在国外催生出一个新型的网络商业模式,即“网络遗产继承”服务,一批为客户代理保管网络遗产的专业网站应运而生。这些网站为客户提供遗嘱类文档、个人信息账号、保密文件保存以及认证发送信息的服务。

    “遗产守护者”网站便是其中之一。人们通过注册成为该网站会员,在缴纳年费的条件下,可享受密码托管、网络内容备份等服务。使用者可把包括电子邮件、照片、社交网站等一切网络账户和密码“放进”这个“保险箱”。网络账户可分别指定“受益人”,以便用户过世后,有人能“继承”。

    “死亡开关”也是一个专门料理网络身后事的网站。会员可以写下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想和亲人朋友说的话,然后将这封电子邮件传给“死亡开关”。网站会定期发邮件给会员,以确认对方是否还活着。如果有一天,会员不再按时回复邮件,网站就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发送更多的确认邮件,如果仍不回复,该会员就会被“死亡开关”假定为死亡或生命垂危。会员之前存在那里的电子邮件就会被发送给指定的对象。

    除保管网络遗产的专业网站外,部分主流社交网站也在升级相关方面的服务。日前,美国知名的社交网站“推特”发布了一项有关用户去世后如何处理账号的条款。它规定,亲属在提供账号持有者已去世以及他们有权处理后事的证据后,可以选择删除或存档账号。

    去年,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也曾公布过类似的条款。该网站系统关于去世用户账户有两种可选对策:要么删除账户,要么保留账户供“缅怀”之用。这意味着逝者的账户依然存在于网站的系统中,而且其他用户还可以到其留言墙上留言。(莫 默)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