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玲
近日,云南省首个“乌铜走银传习馆”授牌仪式在昆明市官渡古镇举办,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金永财也同时举行了正式的收徒仪式,自此又有了4个年轻的徒弟。
有着280年历史的乌铜走银是云南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始创于云南石屏。它以铜为胎,在胎上雕刻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或金)水填入花纹图案中,冷却后再打磨光滑,时间久了底铜自然变为乌黑,透出银(或金)纹图案,呈现出黑白(或黑黄)分明的装饰效果,古香古色,典雅别致。由于一般多以镶嵌白银为主,故称乌铜走银。乌铜走银曾与景泰蓝齐名,并称“天下铜艺双绝”。民国时期,乌铜走银发展至鼎盛时期,产品远销到海外,许多官宦人家或醉心于其清雅大方,或为了藏物升值,散千金而求一物。云南王龙云执政期间,每年都要定制一批乌铜走银的墨盒,落上“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赠”的字样,寄给蒋介石赠人。
18岁那年,徜徉于昆明跳蚤市场的金永财偶然被一个黑底并有银丝纹路的墨盒所吸引,从此迷上乌铜走银这项神奇的技艺,并为此四处拜师求艺。而今,年近花甲的金永财虽然熟练掌握了这项技艺,能制作出各种各样精美的物品,并且已经被命名为昆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但随着年岁增长,金永财担心自己的手艺后继无人,于是广招学徒。“从去年开始,一共有38个人到我这里来报名。”这些人抱有各种各样的目的,经过严格挑选,金永财最终挑选出人品较好、并有一定技艺基础的4个人收为徒弟。接下来的半年时间,他将为徒弟们教授理论和实际操作课程。作为乌铜走银传习馆馆长,金永财表示,为了将乌铜走银这项技艺发扬光大,往后有合适的机遇,他准备招收更多的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