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二版)
四、始终突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主题,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
1.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多用引导的办法,少用行政的办法,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积极发挥重大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提倡、扶持、推广反映主流价值的作品。继续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3.人民群众是文化产品的创造者和享有者,文化精品最终应该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制定科学的文艺精品评判标准和评价体系,改进完善现行评奖办法。
4.发挥正确、健康的文艺批评的引导作用,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
五、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进一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对外文化交流大格局。充分发挥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逐步形成一套联通中央各部门、中央与地方、国内与国外、政府与民间的工作网络,实施统一的战略规划,统一的实施步骤,统一的品牌。
2.深入挖掘中华民族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发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提供国外受众易于接受的文化服务。
3.努力改进对外文化传播方式。加强海外营销网络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学会“中国元素、国际表达”,努力建设好、管理好海外中国文化中心。
六、深入调研,集中各方智慧,抓紧做好“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工作
编制“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宣传文化战线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文化部要关注和重点抓好3个层次的工作:
1.通过有效方式,争取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落实文化建设与政治、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要求;
2.在宣传文化战线统筹起草的《“十二五”文化改革与发展纲要》中,要使文化系统的长远目标与短期任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等重大内容,充分体现出来;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教育科技等规划相衔接;与广电、新闻出版等领域的目标、任务相平衡;
3.紧密结合文化系统改革、发展的实际,总结十六大以来改革和建设的主要成绩、基本经验,全面评估各项重大工程、项目、政策、措施的情况和效果,提出“十二五”期间的改革和发展任务、工程、项目等,突出针对性、可操作性,使有抓手、有重点、可检查。
各综合部门要切实做好各项保障工作,创新工作方式。
最后,要高度重视新闻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把文化战线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讲话、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进展、新典型及时报道出来,在全社会造成关心关注文化生活的浓厚气氛;重视舆情信息研判;组织好健康、正常的文艺评论、批评,及时引导舆论;扩大信息透明、公开力度,接受公众、社会、媒体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