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婵
今年暑假,儿童音乐剧展演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好去处。8月22日至8月28日,由文化部主办的“歌声伴着我成长”——中国儿童音乐剧普及推广暨展演周活动,为北京的儿童们奉献了20场优秀剧目,近300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小演员登台表演。
这次的展演剧目题材丰富,形式多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儿童音乐剧聚会。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公益性和社会参与性。参演剧目的演员均由4到14岁的少年儿童组成,他们之中有的表演经验丰富,有的参加过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有的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展演所有场次的演出门票,均可通过承办网站免费索取。据悉,自索票系统开通之后,短短3天时间,就有十几万人登陆网站参与索票。同时,展演周活动期间,主办方还为在京少年儿童提供了免费体验儿童音乐剧排练和音乐剧主题知识讲座等活动,同样受到了热烈欢迎。
题材来源:从寓言到现实
从展演剧目来看,本次活动节目选材来源多样。有的源自寓言故事,如湖北省潜江市群众艺术馆带来的《滥竽充数》,就用戏曲表演的形式,将南郭先生混在吹竽队终被发现的寓言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有的来源于现实生活,如北京分司厅小学献上的《挡不住的阳光》,讲述了一位因绝症化疗导致头发脱落,只能戴帽子上学的孩子,最初遭同学嘲笑,之后获得谅解和友爱的故事。据演员介绍,这是发生在分司厅小学的真实故事,学校还特地号召所有同学,发起了一场“戴帽子活动”,支持这位身患绝症的同学。
还有些剧目源自作者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如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带来的短剧《大老鼠和小老虎》,在演出时曾引起强烈反响。这个由演员们自编、自导、自演的音乐剧,讲述了这样的故事:动物园里的老虎起初觉得每天和游客合影的安逸生活很美好,后来被老鼠说动,才意识到大自然才是百兽之王的栖息之地。作品通过小演员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将在动物园里观察到的现象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并且用音乐剧的方式呈现出来。
剧目突破传统模式
儿童戏剧理论家程式如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我国儿童剧的模式一直是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老师、几个好孩子、几个后进生。她呼吁儿童艺术应当以“少年儿童喜欢,得到益处”为目标。
参与本次展演活动的剧目就突破了这一传统模式,新颖有趣、充满奇幻色彩的音乐剧深受少年儿童喜爱,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如开幕式演出剧目《火星计划》,讲述了火星、地球和生命之源的故事:蝈蝈爷爷40亿年前生活在火星,不料火星受风暴袭击,人们无法藏身,于是他带着生命之源来到地球,但现在他接到任务,要回火星重新开启生命之源。
除了关注宇宙题材之外,这些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包括关注地球生态环境。重庆沙坪坝区育英小学带来的《快乐的诚信鸟》,用莺和树的故事呼吁杜绝乱伐树木:莺姐弟去南方过冬前,答应大树明年回来给他唱歌,来年春天他们回来时,却发现大树已经被做成火柴。新疆乌鲁木齐27小学带来的《银色的琴弦》,通过栖息在塔里木河畔的小动物、飞鸟的迁徙和回归,反映了塔里木河生态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育功能蕴藏其中
在新颖、趣味的基础上,本次展演的剧目也蕴藏了深刻的道理,对孩子们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浙江省嵊州市剡山小学表演的短剧《时间和女孩》中,主人公甜甜认为休息时间过得太快,学习时间过得太慢,要求休息时间停止,结果发现一切都不能生长,最终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该剧通过活泼的表演风格,将时针、分针、秒针拟人化,教育小观众要珍惜、利用好时间。山东青岛市双山学校带来的《玩具总动员》,讲述了小主人公沉迷电脑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后来得到玩具们的鼓励的故事,教育小朋友们要告别网瘾,健康上网。
不仅小朋友受益匪浅,有些剧目对于带孩子来看演出的家长也很有教育意义,陕西省宝鸡市群众艺术馆带来的《成长变奏曲》,讲述了聪聪妈为了把孩子培养得多才多艺,让聪聪不断学习,结果适得其反的故事。后来聪聪妈经过自我反思后,明白了应该让孩子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该剧折射出当前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忽视孩子感受的现状,给观看演出的家长带去了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