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文化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专题
  标题导航
“凡客体”:调侃式病毒营销蔓延背后
名语辑录
中国版权服务站进驻北京图博会
品牌企业与艺术结缘的背后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语辑录

    “一种文化上自我糟蹋的潮流正在‘所向披靡’。我们悠久历史养育和积淀下来的文化精华,从名城、名镇、名街、名人、名著,到名人死后的墓室和名著里出名的主人公,乃至列入国家名录的各类各种文化遗产等等,都在被浓妆艳抹、重新包装,甚至拆卸重组,再描龙画凤,披金戴银,挤眉弄眼,招摇于市。”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日前撰文反问,当社会文明素质上升时,愈美好的东西愈有市场;当社会文明素质低下时,愈鄙俗的东西愈有市场。为什么我们为赢得市场和收视率就去迁就低俗,甚至不惜糟蹋我们的文化?

    “韩寒如果不超出他的本位,仅仅是写一些小说,他肯定可以写一辈子;赛车也可以尽管赛,因为这是健身的范畴,但他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就会很痛苦。就好比你要和一个历史学家谈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你必须把294卷都通读一遍,因为这是进入知识境界的先决条件。”

    ——李敖说,韩寒现在的举手投足很显然难以在知识境界扎根,希望他能够扎根进去。言下之意,正如亮相南国书香节、有“香港四大才子”之称的蔡澜所说:“如果说经典都不看,基础就打不好,其他书看了也白看。”

    “中国当前的艺术生态,大都停留在东西方元素形式互借的基础上,根本形式与方法论等艺术思维还主要以西方的内容主导,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本智慧融合的深广度还不够;艺术创作思维与审美,没有和逻辑的、数学的、政治的、经济的、物理的等各个领域,在哲学层面上的圆满统一。”

    ——艺术家、作家刘浩锋做客CCTV央视网《华人会客厅》并呼吁,中国学界应该立足本土文化,自觉推动对当下世界文艺复兴的严肃思考,自觉放弃那种片面崇洋媚外的学术思维与价值模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诸多杰出成果,让全世界都来了解一个五千年从未中断文化气脉的民族的思想深广度。

    “有些人觉得电视要高收视率,需要你有冲突性或者抓住某一类观众,但我觉得做新闻跟作秀是两回事,或许这是一个作秀的时代,大部分人更喜欢看秀,即使他心里很明白,只是需要有秀来迎合自己,但也需要有个空间让不作秀的部分保留下来。”

    ——凤凰卫视资讯台采访总监闾丘露薇认为,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告诉大家事情的另一面,而不是告诉大家一样的东西。这是她的责任,也是她的底线。2007年,结束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后回到凤凰卫视资讯台,从《总编辑时间》到《天下被网罗》,她虽被迫中途退场,责任感却始终未曾退场。(南 晓/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