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文物系统文化体制改革
系列讲座拉近院团与观众
“东方”奏响五洲曲
小提琴被广泛应用于芭蕾中
“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
音乐作品征集评选结果
搭建中俄文化互动平台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5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肢体语言与音乐语言的有机结合
小提琴被广泛应用于芭蕾中

    芭蕾的特点是用高难度的肢体语言,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情感、思想。它是形体、动作、节奏间美的协调,也可以说是音乐、舞蹈、美术的结合。芭蕾被视为高雅艺术中难度最高的艺术。

    小提琴则是在各种乐器演奏中被世人公认难度最高的乐器。作为弦乐器,小提琴在音乐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极富歌唱性;其次,它有宽广的音域,既能演奏人声般的旋律,也能表现纯器乐的高亢情绪;再次,它的演奏技巧丰富多彩,可以表达各种音乐语言。

    因此,小提琴经常被应用于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中,更是被广泛应用于芭蕾中。我们几乎从每一部芭蕾舞剧作品中,都能找到小提琴那独特的声音。

    针对芭蕾与小提琴的有机结合,笔者通过分析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三人舞、独舞、双人舞与小提琴的独奏、合奏及弓法的运用,来阐述这一特点。

    序幕一开始,主人公吴清华被铁链捆住双手,吊在木柱上。她昂首挺胸,双眼迸发出仇恨的怒火,接着两次向上猛烈甩头。两个同牢室的无辜少女紧握双拳,倾诉着满腔愤怒。同时,小提琴齐奏主题旋律。首先是用两次反复强音,表现出主人公恨不得迅速砸开铁链、冲出虎穴的心情。当吴清华第三次向上甩头的时候,小提琴齐奏由强减弱变缓,又重奏主题曲。这时,观众看到了一袭红衣的吴清华,面带怒火,坚强不屈,内心充满着挣扎和反抗,一下子把观众带到了那个吃人的旧社会,令人想起了恶霸地主南霸天占地为王,私设牢房,残酷对待贫苦大众的罪行。

    在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中的第二幕“清华独舞”中,吴清华用“足尖弓箭步”亮相,躲过众匪徒的追捕,急速地闪身出来,又用“急速的足尖碎步”“劈叉跳”落“扑步”大步冲出,用双手拨开树丛。此幕,小提琴独奏主题曲,先是用下弓果断而短促,而后多用慢速长弓,最后再加之弦乐队伴奏。在这里,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配合着小提琴由独奏转为弦乐队合奏,把吴清华冲出虎口、死也不回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接着,观众看到吴清华悄悄从椰子树后机警地走出,双眼环视四周,看到没有人时,先是立地旋转,然后是双臂平直旋转,表现出主人公享受着短暂的自由。这时,乐队伴奏渐止,吴清华走向椰子树后,引起观众对吴清华下一步将去哪里的联想。

    在第一场的另一“清华独舞”中,被南霸天打昏在地的吴清华从瓢泼的大雨中慢慢醒来,她艰难地站起,然后仅用连续的“脚尖碎步”这一个动作表现出自己遍体鳞伤、饥寒交迫的无奈与彷徨,又渴盼找到希望的急切心情。在这里,弦乐队先是用节奏很慢的主题曲表现吴清华慢慢苏醒,接着由小提琴独奏缓慢的主题曲,用了1分钟的时间准确地配合吴清华的“脚尖碎步”这一连续动作。在这里,先后运用了两次主题曲的充分表现,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遍体鳞伤、饥寒交迫的吴清华在疲惫不堪时慢慢倒下。这里情节过渡自然,为下一步“常青指路”埋下伏笔,

    在第四场“党育英雄 军民一家”中,有一幕是连长和吴清华的双人舞,舞蹈主要是用腾空跃起来表现连长持枪、吴清华持手榴弹的英姿。这时,以小提琴合奏为主的弦乐队用急促的短弓与稍长的长弓,反复6次,其中又夹杂着欢快的乐调,来表现清华在连长的带领下练射击、练投弹的情景。舞蹈动作舒展,音乐令人耳目一新。这让观众体会到连长为一个成长起来的战士的进步感到高兴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这个战士喜欢的心情;也就能理解连长勉励她提高觉悟,带着对阶级敌人的深仇大恨苦练杀敌本领,要为解放全人类而练,而不仅仅是为报私仇而练的期待。

    在芭蕾舞中,各种乐器的运用,要根据情节、环境等实际需要而搭配。我们反对那种机械的照搬照抄,也反对对乐器随意运用的不严肃的做法。但笔者注意到,在表现反面人物的时候,尽管小提琴的表现力极强,可很少运用。希望以后编剧或配乐们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郭胜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