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美文/副刊 上一版3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纪事/副刊
  标题导航
这颗心快乐地痛着
北大荒的稻谷熟了
谁说“作协”要改名
图片新闻
塔克拉玛干作证
窗 外(外一首)
秦镇凉皮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5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秦镇凉皮

    陈长吟

    一碗凉皮,从秦朝吃到今天。

    吃的是香味,吃的是风格,吃的是乡土民俗。

    产凉皮的秦渡镇,坐落在长安县与户县交界处的沣河西岸。沣河滩道很宽,但水流却又浑又小。能叫秦渡,想当年应该是颇有气势的吧。

    历史有时无法想象,那个年代没有摄影,不可能真实地再现实况。而绘画和文字又太抽象,融入文人的情绪很多。所以,大秦第一渡的风采难觅其踪。

    只有凉皮流传下来。

    现在,凉皮在全国已经很普及,尤其受女孩子的欢迎。

    当今是个盗版盛行的时代。要吃祖传的、最正宗的凉皮,还得去秦渡镇。

    凉皮诞生在这儿。这儿的凉皮是御封的贡品。

    秦始皇统一天下,关中平原藏龙卧虎。秦渡镇周围,有稻田十数万亩,是王朝的粮仓之一。可是有一年,久旱无雨,田地干枯,打下来的稻谷尽是稗秕,碾出的少量的大米质量极差,没法向朝廷纳贡。这时,有个叫李十二的农民,心生一计,他将打下的大米用水拌湿碾成米粉,放在锅笼里蒸熟,然后切成条状,起名为大米面皮子,权做贡粮,送往咸阳。秦始皇吃了面皮子以后,觉得味美可口,龙颜大悦,便钦命秦渡镇的面皮子为贡物,今后可以只献面皮不纳大米。

    李十二成了当地名人,在他的带领下,面皮子越做越精。后来,李十二在农历正月二十三日去世,家家蒸面皮记念。凉皮从此流传下来,成了长安的名食。

    秦镇凉皮的特点是:筋、薄、细、穰,看上去色白如雪,光润似脂;嚼起来柔韧绵厚,口感极佳。再配以嫩菠菜、黄豆芽,调以辣椒红油、香醋等等,回味无穷。容易入口充饥,强筋健骨,可能还有美容的作用吧?要不,为什么女孩子喜食?我认识的漂亮美眉,几乎都对凉皮感兴趣。

    今天在秦渡镇的路旁小店里,看到几个女士大吃凉皮,不知是兴奋、是天热、还是味辣?她们脸蛋红红的,嘴唇红红的,精神也是红红的。我突然觉得,吃凉皮的女士们,是不用再化妆的。

    听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从西安开车过来买凉皮,有些一买就是几十斤。还有人下班后晚上过来吃凉皮,再饮以户县出产的黄酒,其乐融融。

    有美食,有美酒,有美人,入夜的梦可能也是美的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