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文化科技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 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采风/副刊
  标题导航
手机实名制:让科技根治“信骚扰”?
从“洋铁桶”到网络化
3D移动电话即将面世
江苏发布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凤凰出版推行数字化战略
英特尔开发用意念控制的计算机
苹果公司更新媒体播放器和电视机顶盒
图片新闻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6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机实名制:让科技根治“信骚扰”?

    岳亦雷

    编者按: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手机实名制。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出于禁止垃圾短信、垃圾邮件的目的而实施手机实名制;泰国则是出于反恐和社会安全的考虑。我国已于本月初启动了手机实名制。从技术层面来讲,我国的手机实名制会带来什么呢?

    关注焦点: 解决“信骚扰”效果如何

    12321网络不良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我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周收到垃圾短信12.44条,比2006年增加了4.15条。有人称,手机实名制的最大好处正是为实现治理垃圾短信和手机犯罪,保障用户合法权益。北京中银律师事务所董正伟律师认为,推行手机实名制可以为管理部门追查短信来源提供手段,并对发送非法短信者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利于从源头上堵住有害短信。但面对证件伪造现象猖獗的现实,只通过一个实名制似乎难以实现这一目的。

    业内专家认为,如果追究责任,真正的垃圾短信发送者并不一定会现形。一来,想干坏事的人显然不会用自己的真实身份办理手机卡;二来,目前手机卡复制技术比较成熟,SIM卡复制器在网上很容易买到,利用他人身份证办卡或复制他人手机卡犯罪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无论是垃圾短信,还是响一声就挂的骚扰电话,实名制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但能起到一定程度的威慑作用,垃圾短信数量也一定会减少。据了解,中国移动上海公司自2005年9月实行实名制,截至目前,用户实名登记率约88%,目前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平均每月监测和处理垃圾信息242万条、有害信息124万条,每月实际拦截短信量达到312万条。

    利益受损: 手机运营商有口无心

    除了相关法律的缺失外,运营商并不对实名制“感冒”。运营商不乐意、不情愿、不积极、不主动的态度,关键还是利益受损。

    “实行实名制肯定会对运营商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工作量会相应增大,关键是要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电信专家陈金桥认为,“实名制后,运营商将在技术、设备上进行较大改动,扩充现有的数据库。此外,营销模式、业务流程、产品设计也要跟着相应变化,这些成本都是无形的。”

    以中国移动为例,目前它的主要营销渠道有3种:自办营业厅、合作营业厅和指定代销点,实行实名制,现有的营销渠道必须进行调整,“数量众多的指定代销点因为缺乏验证身份的终端设备,就不得不失去代销资格。如果想继续代理,就必须添置大量设备,这显然不太现实。”陈金桥认为。“而且这种变化是一个长期过程,短期内不会有明显效果,这期间的经济损失是运营商所不希望的。”董正伟律师也表示。并且实名制后,所有的SP服务商都会被监管起来,短信群发业务将会受到很大限制,这显然会直接“伤害”到SP服务商和运营商的利益。

    推行难点: 身份验证是最大难题

    董正伟律师认为,手机实名制的难点之一是相关法律的缺失,“没有哪部法律法规说用户在买卡时必须登记信息,所以导致了大量非实名用户的存在。”青年律师郝劲松甚至认为,公安部、工信部联合出台部门规章要求居民购卡时登记身份证是违法的。他认为,《居民身份证法》第14条规定,居民在遇到户口登记、婚姻登记、申请出境等情况以及法律、行政法法规规定需要的其他情形,才需要出示身份证。实名制效力低于全国人大、国务院发布的法律、行政法规,并且没有听取公民意见,不符合立法程序。

    此外,要实行实名制,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身份信息的识别。在我国,银行卡开户早就要求实行实名制。但北京市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金大志警官说,目前在部分偏远山区,已经出现了一些专门提供身份证件的利益群体,收集农民的身份证办银行卡等,然后有偿出售给不法分子。一些诈骗分子用于接收诈骗款项的银行账户直接就是用假身份证办理的。有网友表示,既然连银行账户都能如此开通,手机卡当然也可照此办理,使“实名制”成为一句空话。陈金桥表示:“推进实名制仍需很多支持,法律法规要完善,工信部必须与公安部联手,共同打击身份信息造假行为。”

    信息泄露: “信骚扰”可能更严重

    在某门户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中,64%的网友支持手机实名制,33%的网友反对,而在众多反对理由中,70%的网友选择的是“担心运营商或代销网点泄露个人信息”。

    “我现在每天都会收到像卖房、卖车、打折机票之类的短信,肯定是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在出版社工作的王先生说。

    按照规定,掌握了用户信息的运营商应该对此负有保密责任。但目前手机销售网点遍地开花,如何保证用户信息不被中间渠道商泄露引人关注。尤其是“3·15”晚会曝光中国移动私下买卖用户资料的事件后,社会各界也对运营商的诚信问题心存疑虑。

    可能泄露用户信息的还远不止电信运营商。据北京市刑警大队办案民警透露,一些不负责任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保险公司人员都有可能出卖用户信息牟利。此外,在申请信用卡或进行其他登记后,个人信息也可能被不法商人泄露。

    种种可能存在的泄密风险就意味着,很多手机用户怀着美好的愿望登记为实名用户,但很可能因为个人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反而会使垃圾短信发送者“目标群定位”更加准确,从而增大了自己遭遇“信骚扰”的风险。

    “目前我们这方面的法律尚不健全,管理起来难度很大。”陈金桥表示,只有完善问责制度,并建立相关的用户信息披露制度,比如对中间渠道商的信息保密规定、对用户资料查询的授权规定等,以充分保护用户的隐私,才能解除用户对于信息泄露的后顾之忧。

    专家认为,实名制并不是一个制度的简单出台,国外的部分经验可以借鉴,比如运营商的营销渠道要变化,办事效率要提高,工信部和公安部要协同作战,并且给广大手机用户足够的过渡期。

    相关链接

    韩国:一户一网 机号一体

    韩国在2001年就采取一户一网、机号一体的手机号码入网登记制。在2002年8月,韩国信息通信部针对手机广告短信泛滥出台一项严厉措施:广告商在发布手机短信广告时,必须注明“广告”字样和发送者的单位、电话及手机号码,同时对于滥发垃圾短信者,个人可处以最高8500美元的罚款。

    日本:运营商自发实施实名

    日本手机也是机卡一体,运营商早在2000年就已经注意到预付费手机犯罪的问题,采取了行业联合管制的方法进行预防。2000年5月12日,日本几家移动运营商采取防范协议,要求新入网的预付费手机用户向运营商提供真实的个人信息。用户的预付费手机,在运营商按申请书所记载的住所、姓名送到用户手中并进行确认后方能获得。

    新加坡:一人最多10个号码

    新加坡于2005年10月也宣布从11月开始实施手机实名制。从2005年11月1日起,身份证扫描辨识系统遍布新加坡各卖场与通讯行,强制预付卡消费者登记个人基本资料。新加坡还规定15岁以下用户不被接受登记,而且每个人最多只能拥有10个手机号码。

    泰国:安全考虑 强制登记

    泰国是实施手机实名制的典型国家。从2005年5月1日起,泰国推出一项针对手机预付费卡的管理措施,要求购买预付费SIM卡的用户提供身份证或护照。要求现有的2150万预付费用户和在泰国的外国手机用户必须在6个月内将其身份证号码或护照号码提交给各自的运营商,并要求运营商的客服中心与每个用户进行联系。政府警告说,如果用户没有在SIM卡登记的最后期限内进行登记将对其终止服务。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