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侯 丽
编者按:高校的创业教育给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打开了走向社会的第一扇门,然而,如何帮助学生把创意“孵化”出来,使之转化为创业实体和利润,却需要来自高校、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的努力,形成“联动”力量。
孵化方式一: 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品牌节上,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原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祥子手绘工作室”提供的卡通头像T恤衫作为品牌节指定的礼品,吸引了众人目光。
“祥子手绘工作室”的创办人——来自江西九江农村的小伙子何龙祥,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艺术设计系2008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他用永不褪色的颜料在T恤衫上手绘,并通过网络销售打开了局面,继而推广到手绘提包、手绘旗袍、手绘鞋以及墙面装饰手绘等领域。如今,何龙祥不仅将产品远销到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澳门等地区,实现了月收入过万元,而且他还开设了两间实体店,为6位学院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并且雇用了多位在校学生兼职从事手绘服的生产。
何龙祥的成功,需要感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2009年成立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这个1300平方米的基地里已经有34个团队入驻,参与创业的在校学生达到280多人。他们的项目中有26个处于盈利状态,占入孵团队总数的76%。
据介绍,该创业孵化基地走过了分散扶持、集中孵化的阶段,现在正进入品牌经营的新阶段。今年,该创业孵化基地的营业额将达到700万元,2011年营业额预计超过1000万元。
专家指出,像这样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在全国高校中并不少见。据了解,一些学校会根据赢利和亏损的情况进行调控,能胜出并获得支持的多为“短、平、快”的创业项目。要使更多学生在创业中得到支持,还需要加大与企业的多方面合作。
孵化方式二: 校企合作推动孵化
今年7月7日,英特尔—清华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夏令营在北京开营,参加夏令营的包括19所高校的24支队伍。这已是双方第二次合作。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史宗恺说,清华大学并非在学生当中大规模地鼓动创业,一直以来,清华注重的是为“大学生有可能创业”创造一些条件,“我所说的大学生创业是指能够去创造新的产业和新的就业机会。这正是清华大学与英特尔的合作关键。”高端指向的合作方向,让清华学子的创业少了一些盲目,多了一些创造。
据了解,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清华大学先通过创业启蒙、创业课程、创业赛事等对学生进行若干阶段的培训。目前,清华大学已开展了创业计划大赛和社会公益创业实践赛两大赛事,每年每项赛事参与学生达200人以上。创业实践通过让学生在企业中实习等方式使他们获得企业运营的直接经验,进而帮助创业团队进行孵化。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对大学生创业很有帮助。
山东济南的大学生创业实战街,则开拓了“企业投资、学生经营、第三方监督”的社会支持联动机制。学生刘力的零创意设计公司如今已搬到更繁华的路段,但他念念不忘上学期间的创业实战街。去年,由济南一家报社、济南大学、共青团济南市委三方共建的创时代大学生创业街开街,项目采用创新模式,将济南大学后勤处提供的28个房间转化为实体店铺。仅一期项目,创业街就累计吸纳近200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实战。作为主管方之一,济南大学还依托创业街,组建了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团队,使实践与理论互相促进。
专家指出,高校与企业联动促进学生创业,一是直接由企业提供创业资金,二是在企业里提供更多的创业培训,降低初创业学生的创业风险。不管哪种方式,学校都要做好安全保障工作,因为,有些企业可能会打着与高校进行创业合作的幌子,盘剥缺乏经验的创业学生。曾有报道称,一家企业本来计划吸收某高校学生进行项目的合伙设计,邀请该学生带着自己一项创意入股。但项目获得收益后,企业却声称这是“集体合作成果”。学生入股该公司的计划泡汤,除了得到少量实习费外,连自己该得到的项目分成都没拿到,挫伤了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孵化方式三: 中小城市加大小额贷款
获得贷款是大学生创业初始阶段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内蒙古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小昭在向某政府部门申请一项针对创业大学生的小额担保贷款项目时,却被驳回。
咨询过程中他了解到,这一项目需要大学生创业申请人提供具体经营项目并取得营业执照,参加团组织和劳动部门组织的培训后方可申请贷款。他没有参加培训,也不知道如何去参加,“因为正忙于策划成立公司,也担心培训要另交费用”。
他最终放弃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贷款规定“每人单笔贷款申请额度为5万元至8万元,贷款期限为2年,贷款申请人需为贷款提供反担保。”他认为,两年的期限太短了,许多公司经营一两年能不亏本就不错了。“只有找份高薪的稳定工作,才能保证两年内还完几万块钱。极少有创业的学生敢保证两年内一定赚到5万元至8万元。如果到时还不上,会影响自己的信誉么?”小昭质疑。
另一位跟他同样困惑的创业学生说:“这种政策只能让我们做艺术设计的接些小活儿,开展资金回收快的短期创业,不可能认真做有更多创意、可能有更大回报的设计。我们创业并不想开个只拍快照、做点简单设计的打印店。”
贷款难在许多中小城市中存在。毕业于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林敏敏因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想发挥自己的设计专长开个小店,家里赞助了几万元,还缺一点,想贷款,但咨询后方知,目前该地区的小额贷款只局限于下岗职工。
专家指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相对狭窄的中小城市,更应该加大对学生的小额贷款力度,并在各方面给予政策扶植。
记者手记
政策要细化,帮扶须到位
随着大学生创业的兴起,目前,各地都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然而,造成大学生创业热情不够高涨、成功几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政策的整合,在贷款等扶持体系中,未能形成责、权、利明确的机制,以致很多政策一旦进入实际操作环节,往往面临诸多程序性障碍。
“只有架子,没有实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师称,“经常接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性文件,但具体如何实施,能给学生带来哪些实惠,作为老师都不清楚,更别说没有任何经验的学生了。”他曾尝试着帮学生去银行做贷款,但每家都往外推,要么就以需要一大堆手续为由进行拖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也能理解,毕竟银行都要担风险。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把政策落到实处,只是倡议式的政策不起作用,需要告诉大家具体的执行细则。”
哈尔滨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时做得比较“具体”。在当地,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的,允许注册资本(金)为零。“虽然现在几千块就能注册个公司,但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这为我们省了一大笔钱。”受惠于此政策并成功开设了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位学生如是说。
除了前期加大优惠力度,关键时刻“拉”一把,也能帮助困境中的创业者渡过难关。广东省科技厅去年曾投入1500万元资助150个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立项,以此推动大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业。几个月过去了,去年揣着12万元订单毕业的李军勇,虽然有资金的支持,但由于公司要养7个人,运营资金紧张,低谷时,他们白天做设计,晚上还得送外卖赚钱,后来,多亏他们团队申报的《头戴式虚拟或远程目标捕捉跟随控制系统》项目获得10万元的创业资助,公司运营才慢慢走上正轨,“这是对我们整个团队的认可和激励。”他说,如果没有这些支持,大学生使尽浑身解数也难以解决问题。
业内专家称,只有政策不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生创业,政策的落实是关键。出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时,需在工商注册、办理纳税手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简化程序,提供便利,这样的扶持政策,才能真正发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