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环球参考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地方文化

第4版
环球参考
  标题导航
美国真人秀节目染指艺术圈
摩天大楼被视为城市新公害
图片新闻
休斯敦自然科学博物馆有诀窍
法国为古罗马竞技场“加套”遭质疑
东京涩谷外资音像店HMV高调停业
世界银行助力埃塞俄比亚旅游业
巴基斯坦文化界为灾民募捐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沙特拟建千米建筑 建筑师忧心忡忡
摩天大楼被视为城市新公害

    高 峰

    近日有消息称,沙特等国正准备建造高度超过1000米的建筑,以图超越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不少建筑师对此表示忧虑。事实上,从纽约曼哈顿帝国大厦、世贸双塔、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到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子塔、上海的金茂大厦、迪拜的哈利法塔,人类建造高塔的野心从未消失过。越来越多的塔楼在城市中拔地而起,全球各地“第一高楼”的名号被抢得不亦乐乎。然而,摩天大楼是不是真的像看上去那样风光?各地争相追逐的“高楼热”是否还要延续?这都是值得人们冷静思考的问题。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塔楼的宜居性:采光严重不足,白天不得不使用灯具照明;通风不畅,只能依靠空调……这些不仅带来巨大的能耗,而且电梯、水泵、风机等机器运行时引起的低频噪声,也会给人的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摩天大楼的软肋更是明显,上海金茂大厦曾做过试验,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楼往下跑,最快的也要35分钟。高大的塔楼还会对整个城市大环境的自然光、风以及气温产生很大影响。比如,高楼会破坏城市规划的天际线,蚕食天空,挡住视线和阳光。夏天,高楼反射幕墙反射的光对周边环境会造成光污染,还会对车辆驾驶员造成视觉干扰,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高楼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造成高楼附近局部强风,影响行人的安全。此外,狭窄的塔楼楼座之间形成了“风闸效应”,影响了空气的横向流动,使得含有病毒的细微水珠徘徊不散,为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

    从经济上考虑,现在频频出现的摩天楼也早已超过了合理限度。据计算,一座200米高的建筑成本要远远高于两座100米高的建筑成本之和。而对于三四百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来说,所要面对的问题则更加复杂:每上升1米会增加上百万美元的成本,如果加上运营中的维护费用,比如外墙清洁等,消耗更加惊人。

    另外,电梯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美国高层建筑的电梯设置有规定:按上班前5分钟的人流计算,只允许候梯30秒。美国许多150米左右的大楼里只设置了20至30部电梯,按这样的容量,大楼的高度和宽度就有较严格的比例。所以,很多超高建筑都是“骨头粗肉少”,电梯间占去很大面积,有的高楼还设置了像双层巴士一样的双层电梯,可同时停靠两层楼。不过,虽然浪费空间,但如果不建这么多电梯,高楼里上下班人流高峰时将会引发楼层拥堵。

    也许有人认为高楼的使用率高,但如果把高楼周围的大片绿地都算进去,建一栋高楼并不比建高密度的中低层建筑更节约土地。目前建筑界的共识是,高度超过300 米的摩天大楼已经失去了节约用地的意义。像上海的金茂大厦,每平米的建造成本高达2万元,建成后每天用于大厦的管理费和维护费则超过了100万元。

    摩天楼在通常情况下更多地被用来炫富,从而吸引投资。大厦建成之后,可以为当地形象加分,进而带来了诸多投资、旅游和商贸活动,其收益可能远远超过了花在高楼上的养护费用。所以,尽管有很多弊端,世界各地还是乐此不疲地打造着自己的高楼梦。

    不过,一位名叫安德鲁·劳伦斯的德国经济学家曾表示,建造高楼会带来当地经济的衰退。劳伦斯认为,世界高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之间关系密切,“第一高楼”的兴建通常是经济衰退到来的前兆。人们把这一理论称为“劳伦斯魔咒”,而前一段时间世界第一高楼哈利法塔的建造与迪拜金融危机的例子似乎为这一魔咒做了论证。

    也许,只有当人们普遍意识到“一座城市的居住舒适度比城市外观的威仪华丽更有价值”“一座城市的美在于保持她自己的肌理和尺度”时,对高楼的狂热追逐才会降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