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理论·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1版
头版

第2版
综合新闻

第3版
理论·时评
  标题导航
中国画的围墙终会打破
曲艺·童趣·随想
《我那呼兰河》的新开拓
将《金瓶梅》研究推向新的层面
《希腊哲学史》全部出齐
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沪举行




 中国文化报 >  2010-09-08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沪举行

    本报讯 近日,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主办,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和清华大学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协办的第5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在上海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文军、人文艺术研究院院长刘康,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系主任戴维·戴姆拉什等参加会议。会议围绕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发展等进行了重点研讨。

    清华大学教授王宁,美国艺术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教授希利斯·米勒分别作了主题发言。王宁指出,判断一部作品是否属于世界文学,必须有如下几个标准:一是把握了特定的时代精神;二是其影响超越了本国、本民族或本语言的界限;三是能够被收入后来的研究者编选的文学经典选集。他认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是否能成为世界文学还必须考虑到各国、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兼顾到世界文学在地理上的分布。否则比较文学、世界文学发展史就永远摆脱不了“欧洲中心主义”的藩篱。

    米勒指出,伴随全球化,比较文学、世界文学的时代已经来临,而翻译在其中将起到重要影响。

    据悉,第5届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是中美文学、文化研究学者定期学术交流的自然沿袭。首届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于1983年在北京举行。(清 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